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泉州是低调而无名的
长期处于厦门的光环下
更是显得有些寂寞
但如果把时间倒退回年前
当厦门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地方时
泉州正满身光辉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作为当时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这里樯桅林立、商贾摩肩、货物堆积
种种繁华奢靡
让马可·波罗感慨不已
伴随商贸而来的不仅有遍地的商机和黄金
还有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当中国大地日渐走向封闭的时候
泉州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罕见的
“四海一家”的豪迈气质
1.
头角初露
△劳作的惠安渔女
从汉初设港开始,往后数百年间
泉州港都不过是
只能容纳数十只小渔船的无名港口
泉州城一直在不同郡县的手上流转
一度连“泉州”这个名字都不属于它
直到多年前
当中原和江南相继沦为烽火之地
大量中原士族不得不翻越苦山苦水
进入八闽大地
泉州才有了更多的发展
△如今还可以在很多闽南人的家门上找到
诸如“清河衍派、颍川衍派、河南衍派、东鲁名家”等字样
这些人家都是当年从关中、河洛、河北及山东等地
南迁入闽的望族、大家的后裔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
西晋京都洛阳的一户世家大族南渡至此
为纪念家乡,遂将一条江命名为洛阳江
后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了洛阳桥
为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真正让泉州港极速发展的原因
则是北方丝绸之路的衰落和中断
早在唐朝时期
陆上丝绸之路
就因为命脉“河西走廊”不断易主而几度中断
随着异族崛起
两宋经济、政治中心的东移南迁
中原王朝彻底丧失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陆上丝绸之路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与此同时
南亚与中亚的商人们
对追求瓷器、茶叶、香料等高利商品的热度
只增不减
于是不畏艰险
从海上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中国
紧挨着景德镇的泉州
自然成为当时这些海商们收购瓷器的最重要驿站
△景德镇瓷器
两宋时期,景德镇因所烧瓷器质地优良
被统治者以年号为名置镇
景德镇瓷器开始火遍中国大地
并为外商所青睐,远销南亚、中亚和欧洲等地
最初,武夷山的岩茶深受外商欢迎
是彼时泉州港最炙手可热的货物之一
而泉州本土的乌龙茶铁观音
以其地利之便和出色味道
也慢慢征服了这些外商,踏上远销海外的旅程
△安溪铁观音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年)
哲宗政府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
管理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
泉州正式成为官定的国际贸易通商口岸
崛起之路正式铺就!
△水门巷,这是当年泉州市舶司所在地
当地民众自发对市舶司的遗址进行保护
并立有市舶司元帅庙
祭祀曾对泉州海运贸易做出卓越贡献的市舶司“主管”
——蒲寿庚
2.
古代“纽约”
从唐代开始
泉州港有四次飞跃式的发展
北宋时赶超宁波,仅次广州
南宋时与广州难分伯仲
宋末全面超越广州
元朝时,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马可·波罗游记》中是这样记载泉州港的
“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
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据说,早在马可·波罗之前
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就曾游历一座中国的城市
那里商贸云集
繁华的胜景令这位商人不禁赞其为“光明之城”
通过后世学者的考据
这座“光明之城”就是当时的泉州
元朝初期
色目富商蒲寿庚(穆斯林)出任提举市舶使
凭借其丰富的经商经验
和在穆斯林海商中深远的威望
积极拉拢、促进闽商和海外穆斯林海商的贸易
进一步拓宽泉州港的国际贸易版图
元政府也大力发展漕运、促进海运
整修大运河,沟通南北航路
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发展
泉州港就是在种种历史机遇的推动下
走到了历史的最前头
据后世统计
元代时,泉州港的鼎盛时期
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通商的国家
从南宋末年的50多个激增至80多个
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民族
在这里经商、传教、游历,甚至定居
彼时的泉州就是一个华夷交融的国际大都市
其国际化程度堪称古代的纽约
△印尼面具,在不断出口本土的茶叶、丝绸、瓷器的同时
泉州港也大量进口阿拉伯半岛至婆罗洲一线各类商品
珍珠、象牙制品以及舶来的食物和药品
既满足了上层阶级的物欲
也改变了中国普罗大众的生活
宋元明之际的地理书籍
凡记载了我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航线信息的
几乎无一例外的以泉州作为基准
可见马可·波罗称
泉州为超越亚历山大港的世界第一大港
属实不虚
△泉州港口的元代遗迹——六胜塔
曾经繁华的泉州港如今依旧繁忙
如今遍布泉州大街小巷的异域古迹
留存在博物馆中的大量碑记石刻
甚至是定居在蟳埔村的色目人(阿拉伯人)后裔
都是当年大食(古阿拉伯)、真腊
占城(古越南)等国的商人活动的遗迹
△阿拉伯人后裔——蟳埔女
“民主头,封建肚”
爱美的蟳埔渔女每逢重要节日
总要在头上带上各种娇艳的花,别具一番风情
3.
繁荣共生
各国的商人奔赴这片热土
为商机买卖不舍昼夜的同时
也随之带来了自身的文化信仰
开启了文化和宗教在泉州的传递和传承
△泉州街头的一些墙面,会留有一些外国文字
基本是当时宗教留下的记录
景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
......
种种异域宗教纷纷扎根落地
传播义理、招募信徒
修建寺庙、构筑讲场
△少女心的粉红教堂
△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
与此同时
传统的宗教文化也在当时的泉州熠熠生辉
佛教、道教以及本土诸如妈祖的信仰
带着儒家兼收并蓄的思想,和诸多外来宗教
既各放异彩,又互相交融
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开元寺-
福建最大的寺庙建筑群
-泉州南少林-
与河南北少林遥相辉映
-开元寺东西塔-
国内现存最大、最古老的石塔
-关岳庙-
与清净寺在一条街上相隔不过百米
就像两个异性兄弟一样和谐共处又各放异彩
-泉州清源山老君造像-
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
时至今日
你依旧可以在泉州佛庙的彩绘、雕刻中
找到基督的天使元素和埃及的斯芬克斯
后面随着色目武装集团叛乱
市舶司迁移至福州
明清时期政府实施海禁政策等种种原因
泉州逐渐衰落
只剩各种或精美、或大气的建筑
和已经渗透进当地的文化风俗
依稀透露出那时的辉煌
今日的泉州谦逊低调却又磅礴大气
文化上兼容并蓄
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
本土文化的精魄依旧
而作为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湾
海丝文化的精神也依旧
并且转化成了泉州人数百年来最宝贵的信条
“爱拼才会赢”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条
泉州在年申遗失败后没有颓然放弃
而是花了3年的时间
整合了22项海上丝路的历史遗迹
再一次踏上申遗之路
这次
曾经否决了泉州申遗项目的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
对泉州呈报的项目给予了
“建议无保留列入”的评估结果
这意味泉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将是极大概率的事件
我们也希望在不久之后
就可以看到泉州顺利进入世界遗产之列的消息
这样一座宝藏小城
走马观花式的旅行真的会错过很多东西
来感受一次泉州的魅力吧!
文案
火柴编辑月娘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