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郑州叫郑县文/史金腾
郑州位于黄河南岸中下游的交界处,西依嵩山,东连黄淮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郑州曾在夏、商、管、郑、韩五朝为都,隋、唐、宋等八代为州。自元、明、清以来,黄河多次泛滥,加上战乱频繁,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至杭州、南京,后又北迁至北京。逐渐败落,从此郑州一蹶不振,于年郑州改为郑县。郑州老城的四座城门早已毁于战火,开元寺被毁后仅留下半截舍利塔,后在年抗日战争时期坍塌。因此,老城墙西南角成了郑州的至高处,那里是唐宋八大名楼——郑老郑州城区州夕阳楼的遗址,毁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二十世纪初,手表是稀罕玩意儿,钟表也不普及。当局在此高台上装上一口大钟,每天中午12点敲钟报时,当时老城面积不大,每当敲起此钟,声响全城。后来,此高台兼作老郑州的消防设施——望火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机轰炸,又成了防空报警台。我家离此高台不远,我常与小伙伴们攀登玩耍。那时郑州城区面积不大,登上高台,郑州老城墙内外一览无余。
郑州老城中心是由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县前街(现管城街)形成的大十字街口。东大街是郑州老城最古老的街道,西段曾居住了很多官宦、士绅人家,民国年间逐渐没落。东大街东段的文庙、子产祠、祖师庙、东里书院等人文景观仅城隍庙、文庙部分得以保存。南大街上的中药行曾是中原地区药材集散地,其附近街巷居住的多是商贾大户。富人多,他们注重仪容仪表,讲究穿戴。
郑州成为商埠后,西大街是老城商业最繁华的街道,街上有运货贩卖的“商”,也有囤积盈利的“贾”。还有前面开店,后有作坊的手工业者。西大街上店铺多、门面大、生意兴隆,经营布匹绸缎、粮油、瓷器等,郑州的颜料行也大都集中在这条街上。老郑州城区现在管城区政府所在地,在郑州历史上一向是州府衙。
年郑州改为郑县,州衙成了县政府,又是后迁来的河南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所以县政府大门朝南的那条路叫县前街,老郑州百姓仍习惯称作衙前街。
年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县前街更名为市府前街。
年,郑州市政府迁至西区,管城区政府迁到此处,市府前街就自然改为现在的管城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更名“向阳街”。此街道数易其名,呈现了郑州的历史变迁。商铺林立的西大街北大街南起东大街中段至北城门,不在老城中轴线上,因此老郑州有南北门不照之说。以北大街南口为界,东大街分为东西两段。东大街的东段和老城墙外都是庄稼地,有不少住户以种田为业。这里地势低,土壤碱性大,不少居民靠刮碱土、熬硝、晒盐为生。
北大街城门西侧,有书香门弟王拔贡家,北大街东侧是硝滩,周围小商小贩多,生意小,利薄,与西大街、南大街、东大街西段相比,较为贫穷。因此,郑州民间有句顺口溜叫:“穷东街,富西街,挑挑担担是北街。”又说:“穿靴戴帽南大街,擦脂抹粉县前街。”县前街曾有两家大的脂粉店,是那个年代郑州女子们购买化妆品的好去处。
年,清廷向比利时借款修铁路,京汉铁路通车,汴洛铁路建成,地处铁路十字路口的郑州才有了生机。郑州城西火车站附近的大同路、德化街、福寿街、敦睦路、一马路、二马路、兴隆街应运而生,这些火车拉来的街道,逐渐繁荣起来。但是,当时仅有大同路、德化街有路灯,是水泥石子路,其他的道路都是炉渣路。
现在的二七路那时叫长春路,道路两旁净是些席棚门店,破烂不堪。前几天我故地重游,登上夕阳楼遗址高台,城墙内外的小巷棚户都已拆除,城墙内外进行了绿化、美化,沿城墙上架设木质栈道,登上老城墙,我举目四望,远近都是高楼大厦,展现了郑州古城的巨变,充分体验古城墙的魅力。此地将重建夕阳楼,正在清理现场。
年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后,一度将郑县改为郑州市,任命王正廷为市政筹备处处长,于年3月18日第一次成立郑州市政府,王正廷调任陇海铁路督办,刘治洲接任郑州市第一任市长,拟定了郑州发展建设规划。
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因冯玉祥失利退出河南,当初的郑州建设规划被废止。
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撤销了郑州的市建制,市政府也随之撤销,郑州市又改回了郑县。抗日战争时期,郑州城两次沦陷,郑州军民经过顽强抵抗,最终迎来了抗战胜利,
年日军被迫在郑州举行了投降签字仪式。解放战争中,郑州因战略位置重要,成为全国较早解放的城市之一。
年郑州解放后,郑州这座古城回到人民的手中,郑县城区被设立为郑州市。从此,郑州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注:本文摘自史金腾著《记忆中的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年12月第一版(需购书请联系编辑)
作者简介
史金腾,男,年2月生,郑州市人,主任医师,年同济医学院毕业,从医56年,曾任医院院长。年调回郑州故里,医院外科主任,退休后任郑州市二七生殖健康研究所长,黃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文学爱好者,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记忆中的老郑州》等多部文学作品和医学科普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