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点闪耀“国家名片”
泉州的多个世遗点曾出现在邮票和邮资图上,有效传播了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
□记者谢伟端实习生张楚涵/文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国家发行的众多邮票中,有12枚含有泉州元素。其中,部分是我国与其他友好国家一起发行的邮票,泉州元素作为题材入选;有些是泉州元素单独作为邮票题材发行;有些是泉州元素与国内其他地方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发布。
除邮票外,邮资图与邮资符志同属邮资凭证,承担着与邮票相同的通信与传播作用,也是传播地方文化和城市品牌的一扇窗口。历史上,安溪茶叶、安溪清水岩、惠安崇武古城、开元寺东西塔、郑成功像、安平桥、德化瓷器等泉州元素都曾登上过邮资图。
我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发行的邮票
《木偶与面具》中巴联合发行的邮票选中泉州提线木偶
《木偶与面具》(中国与巴西联合发行):泉州木偶戏与巴西面具一同登上邮票,展现了两国灿烂的传统戏剧文化。
年8月15日,巴西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多年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年,根据中巴两国邮政主管部门签署的协议,决定联合发行以展现传统戏剧文化为内容的邮票,使两国邮政加深了了解,增进友谊,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在选题上,选择了中国泉州历史悠久的木偶戏和巴西人民欢庆节日时佩戴的面具,两者都是两国人民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泉州提线木偶已有余年历史,素有“木偶之城”的美称。旧时,闽南人逢吉庆盛事,常邀请木偶戏来演出庆贺,故提线木偶戏又称为“嘉礼戏”,属“活化石”级的艺术。提线木偶的每具木偶身上系有16条提线,最多的有30多条,由艺人在幕后操纵表演,使没有生命的木偶摄入思想感情,从而演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精彩动人的故事。正是“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
此套邮票中,中方图案选用了泉州提线木偶《火焰山》等剧目中孙悟空的典型形象。泉州的提线木偶表现《西游记》相关章回的历史已久,近50年来,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火焰山》等剧目多次在亚洲各国演出并受到好评。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珍品。画面突出展现了提线木偶的面部,无论是孙悟空的面部较平直的轮廓,还是其唇部的半圆形构件,都给人以木质偶像的暗示,而其身后背景,灰黄的“幕布”内晃动着表演各类剧目的“人影”;根根线条,牵动着它们的头部、躯干与四肢,有着极强的民族色彩和传统精神,既揭示出了木偶艺术的基本特征,又使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泉州木偶戏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精粹之一,与巴西面具分别体现了各自民族杰出的智慧与匠心,乃是誉满中外的传统工艺珍品。在千禧年登上邮票,为泉州的邮票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帆船》中葡联合发行的邮票选中泉州出土的宋代帆船
《中国古代帆船》(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宋代泉州古船与葡萄牙古代帆船登上邮票,象征着两国悠久的海洋文明。
《古代帆船》是中国国家邮政局和葡萄牙邮政部门为了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于年11月8日联合发行的特种邮票。邮票全套2枚,分别描绘了中国的宋代帆船、葡萄牙的三桅三角帆帆船。
这套邮票的2枚图案,设计者采用横2枚连印,统一在图案下方依次绘有一道蓝色带和一道土黄色带,蓝色带代表辽阔的海洋,土黄色带代表宽广的陆地,创造出了一种山连着山,海连着海的意境,象征中葡两国之间友好的关系,画面简洁,主题鲜明。
《葡萄牙古代帆船》邮票上,一艘葡萄牙古代三桅三角帆船在蔚蓝色的大海上航行,背景是辽阔的黄土地和一座耸立的古城堡,表达了葡萄牙是海洋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的主题。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帆船》上,一艘中国古船在蔚蓝色的大海上鼓帆而行,其线条优美,两头高翘,底部削尖,船体扁平阔,取材于泉州宋代古船;背景是辽阔的黄土地和耸立的古塔——泉州六胜塔。六胜塔是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坐落在泉州湾出海口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可以清晰地俯瞰泉州湾和深沪湾,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重要作用,见证着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
中国古代帆船系年8月在泉州湾后诸港发掘出土的13世纪宋代海船。这是一艘尖底型多桅船,从现存船体造型和结构看,似为新建制造的中型远洋海船,是宋以后沿江、沿海四大船型之一的“福船”前身。其船型设计和制造综合了多种工艺和性能的要求,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其先进的造船技术与海洋贸易的航行需要相适应。随船出土还有数千斤香料木及胡椒、贵重药物,唐宋的铜铁钱、木签,宋代陶瓷器等。这些文物对研究泉州的海上交通及古代经济贸易有很高的价值。古船现陈列于泉州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此套邮票展现了两国作为历史上的海洋贸易大国与海洋结下的不解之缘,也表现了中华民族从土地走向海洋,自泉州港扬帆起航的历史主题。
与葡萄牙联合发行的《古代帆船》邮票并非泉州古船唯一一次登上邮票,在去年的6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泉州宋代古船作为边饰登上邮票,邮票画面中以剪影的形式表现了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的复原后的泉州湾宋代古船,配合以丝绸之路文物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和海浪纹饰,点缀于邮票之上。区别于《丝绸之路文物(一)》中出土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以金银器为主的文物,点明第二套邮票中的文物系出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帆船剪影同时还对于邮票中的文物起着标识作用,若邮票上的文物产自我国,则古船位于东亚一侧;反之则位于中亚一侧。帆船和航线采用无色变红色荧光工艺,在紫光灯照射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航行的红色帆船熠熠生辉。该工艺设计意在凸显丝绸之路上文化与艺术的交融,象征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源远流长。
泉州湾宋代古船此次登上邮票,重现了它们当年扬帆远航的风采,在细节上也寓意着这些文物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通的。这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又一见证,展现了泉州作为我国历史上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作用。
泉州地方题材独立发行的邮票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泉州首次以地方题材独立发行邮票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泉州首次以地方题材独立发行邮票。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发行于年10月20日,是泉州首次以地方题材独立发行邮票。该邮票一套4枚,内容选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图案分别为: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白釉象耳弦纹尊、白釉观音坐像、白釉达摩立像,面值均为1.20元,设计者为著名邮票设计家谷玉宝。
泉州德化县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更是“世界白瓷之母”,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其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宋元时期,德化窑瓷器就漂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大量销往东南亚、中东地区。德化窑是10—14世纪泉州地区最繁忙的外销瓷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德化窑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是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为中国手工业史、陶瓷史、海外交通史、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年,德化窑址作为泉州22个遗产点之一,书写着“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独特历史记忆。
千年薪火相传的德化瓷塑艺术在新时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近年来,福建德化陶瓷业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福建德化也相继获得“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的称号,德化瓷塑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有深厚历史积淀和高超技艺的德化瓷塑,很早就是世界各地的邮票题材。年,国家邮电部就曾将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代德化瓷塑达摩作为特种邮票题材;年4月28日,葡萄牙政府在澳门发行了德化瓷塑圣母玛利亚“送子观音”一套三枚;年1月18日,台湾地区邮政部门发行“故宫名壶”套票,其中第二枚为明代德化窑瓷器;年摩洛哥为纪念中摩建交50周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丝绸镶嵌德化瓷塑邮票;年德国发行“德国陶瓷业年”纪念邮票中,就有德化“中国白”瓷塑的题材。
德化窑邮票的申报历时漫长,可以追溯到年3月,德化瓷塑邮票开始提出正式申报,年,福建省把德化瓷塑的选题列入“十五规划”。此后,德化县人民政府成立邮票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期间历经17年,终于申报成功。德化窑邮票成功发行后,有了“国家名片”这一“证书”,德化窑瓷器的知名度提高,促进了陶瓷价格的提高。
德化瓷塑出现在邮票上,无疑成为人们了解瓷艺和历史的窗口。
《清源山》泉州世遗名片上的重要一页
《清源山》:清源山作为世遗泉州的重要名片之一,展现了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国家邮政局批准,《清源山》特种邮票于年7月18日正式发行。这是泉州继《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邮票后第二次以地方题材独立发行邮票。
《清源山》特种邮票共一套三枚,面值为0.80元一枚,1.20元两枚,分别是《清源山·天湖》《清源山·老君岩》《清源山·祈风石刻》,设计者是我国工笔画协会副秘书长、著名画家郭华卫先生。老君岩与祈风石刻都名列于泉州22个遗产点之中,祈风石刻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这一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运行周期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老君岩则体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和港口的繁荣成就。
该套邮票融入泉州多元的宗教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及璀璨的海丝文化,展现了泉州“东亚文化之都”的魅力形象和“海上丝路”起点城市的历史渊源,更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历史印证。
《清源山》邮票自年开始启动申报,历时三载,几经艰辛,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该邮票最初是以“老君岩”为选题推荐,后为丰富邮票内容、讲好海丝故事,改为以泉州母亲山“清源山”为名进行申报。年12月经国家邮政局批准纳入年度邮票发行计划,时逢泉州市获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称号。年泉州市承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清源山》特种邮票的适机发行助力宣传泉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内涵,提升泉州城市形象,是泉州世遗名片上的重要一页。
泉州元素“登堂入室”占一席之地
开元寺东西塔多次作为邮票题材
东西塔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重要地标出现在城市剪影前
邮票上的东西塔与火红的刺桐花
开元寺作为泉州世遗的22个遗产点之一,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与寺院关联的割据政权统治者、宋元官方、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有重要贡献。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东西塔的建设也从侧面反映出13世纪时泉州作为国家指定的国际港口,拥有的先进建筑技术、完整工程组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开元寺镇国塔(东塔)首次登上邮票是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宣传中国古塔建筑艺术,于年12月15日发行《中国古塔》特种邮票。邮票全套四枚,图案分别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杭州开化寺六和塔和开封祐国寺塔。这套邮票4枚图案选取的四座古塔,均属典型的楼阁式塔,代表了中国古塔中历史最为悠久、体形最为高大、保存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设计者采用古朴的颜色和单线白描手法,以娴熟的线条曲直、粗细、刚柔变化,准确刻画了古塔本身的造型结构,再现了每座古塔的鲜明个性特征。画面有意把透视拉平,使四座古塔之间相互连贯照应,保持稳定均衡;对塔基下方树木的处理,强调了南北方地理植物的不同特点,达到了色调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是该组邮票的第二枚,该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挺秀耸拔。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将古塔置于画面中心,耸天挺立;塔基周围凤尾鲜红,榕林丰茂,既表现出了镇国塔扶摇接碧天的雄浑气势,又点明了南国的地理植物特征,具有一种肃穆气氛,展现了泉州的古典建筑之美,印证了泉州悠久的宗教历史和“半城烟火半城仙”的“佛国”氛围。
因属泉州的重要地标,东西塔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标志两次出现在邮票上。
《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于年9月10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全国首发。泉州东西塔与北京天坛、上海东方明珠“并立”于海上交通主题的第6枚邮票中,成为中国“海丝”联合申遗城市中唯一一个有本地元素入选该套邮票的城市。
东西塔还出现于中国邮政定于年5月14日发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年在北京举办,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议题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通过此次高峰论坛,我国表达了同有关各方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利长远、惠民众的合作打好基础,共创美好未来的展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以论坛标识为主体,画面中水纹元素代表了财富和海上丝路,祥云代表了路上丝绸之路,体现了水利万物和包容、圆融的思想。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作为“海丝”元素代表,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与北京天坛和国家体育场、甘肃嘉峪关、新疆苏公塔、广西文昌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外滩、广州塔一道作为城市剪影展现在纪念邮票下方。
郑成功、郑和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邮票展现泉州
邮票呈现了郑成功威武的英雄形象
民族英雄郑成功、航海家郑和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邮票,也融入泉州元素。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福建泉州南安人,因其收复台湾并实行了一系列积极政策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泉州大坪山山顶建有郑成功雕像,雕像展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烈日照射下的郑成功雕像高大威武,充分显示其统帅风度与英雄精神。年的12月13日,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
《郑成功收复台湾年》:三枚邮票均以不同主题表现郑成功的历史功绩,足见郑成功在台湾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一张邮票为“闽海雄风”。画面为郑成功在厦门海域操训水师,准备收复台湾。表现了郑成功的英雄气概和旺盛的士气,全军同仇敌忾,对收复台湾抱定必胜信心。第二张邮票为“箪食壶浆”。画面为郑成功收复台湾取得胜利,率大军进驻台湾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表现了军民共庆宝岛回到祖国怀抱的欢乐气氛。第三张邮票为“日月重光”。画面为郑成功亲临穷困地区指导开荒。表现了郑成功开发台湾,振兴经济,尤其是团结高山族同胞,教给他们先进的农耕技术,使他们尽快摆脱原始形态。三张邮票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在台湾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郑成功扮演的重要角色,表现其创造的不朽功绩与书写的辉煌篇章。
《郑和下西洋周年》: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繁荣的航海事业与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
年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周年》邮票包含泉州元素,但不大明显,但是该邮票在泉州首发。据了解,此套邮票由清华大学美术院崔彦伟老师设计,内容包括:小型张——郑和下西洋周年、套票第一图——郑和像、套票第二图——睦邻友好、套票第三图——科学航海。据介绍,这套邮票之所以选择泉州为全国仅有的两个首发地之一,是因为郑和与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数千年的航海传统和优良的港口,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精湛,漂洋过海经验丰富。郑和下西洋曾到过泉州,其中第五次下西洋就在泉州起锚。发行时,国家邮政局邮票服务中心还在泉州新华都广场进行了个性化邮票现场制作。
《海峡西岸建设》:第四枚邮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刺桐花交相辉映,是海峡两岸友好关系的美好象征。
坐落在泉州西湖之畔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为了适应两岸文化交流需要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面积近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分4层,高度为43米,展厅总面积7多平方米,陈列着征集和复制的文物文献近1.5万件。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经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为两岸人民全面了解闽台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窗口,对于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密切两岸的联系和交往,发挥重要作用。年6月18日,为了展示海峡西岸建设成就,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闽江胜景》《厦门港口》《会展中心》《闽台缘博物馆》。其中《闽台缘博物馆》画面以位于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主图,体现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特色,右下角点缀以泉州市花刺桐花。
邮资图上的泉州元素
除邮票外,邮资图与邮资符志同属邮资凭证,承担着与邮票相同的通信与传播作用。邮资图通常印于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筒之上,是传播地方文化和城市品牌的一扇窗口。历史上,如安溪茶叶、安溪清水岩、惠安崇武古城、开元寺东西塔、郑成功像、安平桥等许多泉州元素都曾登上过邮资图。
安溪铁观音登上邮资图
石狮城雕登上邮资图
邮资图上的崇武古城及惠安女塑像
中国邮政每年发行的专用邮资图数量极少。泉州最近的专用邮资图是发行于去年的《安溪清水岩》和“世界遗产”专用邮资图邮票。
清水岩位于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安溪城关西北16公里处的蓬莱山。景区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米,是一处以清水岩寺为主体,以清水祖师文化为特色,融宗教朝圣、生态旅游、民俗展示、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因其美如“蓬莱仙境”而蜚声海内外。该专用邮资图由中国邮票设计师马立航创作,以清水岩寺“帝”字形建筑为主体,以六边形外框应和中国古话“六六大顺”,以蓝色波浪象征清水祖师祈雨庇佑万民居乡“风调雨顺”、外出“一帆风顺”。邮资图设计庄肃严谨、寓意丰富,是海内外闽南同胞共同愿景的优秀艺术表达。《安溪清水岩》普通邮资明信片专用邮资图自年开始启动申报,历时五载,经多方接洽、多次深入清水岩实地调研,年申报成功,中国邮政首次以“安溪清水岩”为主题发行普通邮资明信片,这也是安溪第一枚明信片专用邮资图。
作为新晋世界遗产地,去年年底泉州启动“世遗泉州活态古城——等你来”主题活动,进一步向海内外讲好泉州世遗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当天,带有“世界遗产”专用邮资图的一套22张有声明信片首次发布,参与活动的华侨大学境内外学生成为首批体验者,把“泉州”这张“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欢迎到泉州来”——也门青年马森是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在明信片上,马森向远在也门的亲人和朋友发出邀请。
据介绍,“世界遗产”专用邮资图明信片背面为泉州22个世遗点重彩画,截取自洪志雄的绘画长卷作品《锦绣刺桐城》,明信片上还配有世遗泉州及各个申遗点的简介,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