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介绍 >> 正文 >> 正文

品味泉州西街西的人间烟火福州新闻网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1/31

古老的西街西段焕发新活力

上世纪华侨建筑八角楼

满煎糕

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区域和中心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从钟楼到新华北路的西街东段,一直以来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辉,聚集了众人的目光。

相比热闹的东段,一个路口之隔的西街西段,尽管客流量不多,历史、人文遗迹却不少,而且,市井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在很多人心中,这里的“另一条西街”,是既想藏在心中怕人知道,却又经常忍不住想要炫耀的“白月光”。

史迹众多人文荟萃

西街片区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其中,不少就分布在西街西段,如奉圣宫、基督教泉西堂、状元井、欧阳詹故居、蔡清故居、留正故居、朱鉴祠、八角楼等。

西街东段有千年名刹开元寺,西段也有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古宫庙——供奉闽台戏神田都元帅雷海青的奉圣宫。雷海青是在唐代安史之乱中,拒绝为安禄山所用而遭凌迟殉国的宫廷乐师。自南宋以来,奉圣宫香火绵延不断,仅在泉州就有99间宫庙供奉,泉郡奉圣宫是其中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田都元帅的信仰,随着乡人漂洋过海,在国内的台湾,国外的日本、东南亚都享有盛誉,香火甚至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登上非洲。奉圣宫还是泉州目前仅存的几个乡规民约所遗址之一。

西街历来人才辈出、史不绝书,在西段的小巷中,自唐代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走出过影响时代的著名人物。欧阳詹的府邸,便在西街西段的甲第巷。甲第巷因欧阳詹得名,唐代贞元七年,泉州举子欧阳詹高中进士,成为泉州有史以来登科甲第一人,且一生成就非凡,后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为其府第题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欧阳詹府第所在的巷子,就留下了“甲第”的美名。甲第巷还有南宋宰相、为政清正廉明的“三朝元老”留正故居。

曾井巷得名与宋代状元、一代贤相曾从龙有关。曾井巷内有一口井,相传曾从龙之母,临产浣衣该井边,急产之下娩出于井盘。曾从龙中状元后,建府第巷内,井在巷内粉墙下,后人为纪念曾从龙,刻石“状元井”竖于井旁壁上,巷子因此得名。

甘棠巷的巷名则与明万历年间的“庙祝阁老”李廷机有关。相传李廷机告老返乡时,明神宗赐他策马“三鞭为界”建府第。他不愿占夺民宅,骑着马在五塔巷边一片旷地上,轻轻拍了三下马鞭后就勒住缰绳,结果只建了一座小小的府第。大学士张瑞图出于对李相国的崇敬,取周朝召公在甘棠树下审案的典故,为巷子取名“甘棠巷”。

著名理学家蔡清故居位于孝感巷内;文魁巷为明万历太仆寺少卿杨廷相、广东提学副使擢湖广参政陈鸣华两家名族所居,子孙先后18人入仕;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还走出了大学校长、两院院士和著名的教育家、钢琴家、书法家……可能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走进哪位历史名人的故居,或与名人的裔亲擦肩而过。

西街小巷多,街中有巷,巷中套巷,从街口往小巷深处走去,起初不到半米的狭窄巷子,走着走着,可能就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看似宽阔的巷子,没走多远,可能就会碰壁回头……没走进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到达哪里。

西街西段开始涌入新鲜元素

状元井

美食云集活色生香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西街西沿街的店铺,很多是老字号,孟氏食品老店、昇文小学旁边的老字号扁食店,街尾的田螺王、张记烤鱼……随便哪一家拿出来,都是看着“80后”“90后”长大的“老字号”。

“那时候的西街,早晨是从东塔下的糕蒸店开始的,凌晨三点,开店,劈柴,升火蒸碗糕,炸油条、菜粿……三点半后,郊外的菜贩,蟳埔鱼贩开始陆续涌入城内,进入濠沟墘,拥进肃清门的西菜市……进入早晨六点时,街面开始热闹了,先是从糕粿店配货出来的早点商贩,开始沿街叫卖烧菜粿、碗糕、满煎糕、油炸龟、松糕、马蹄酥……”在老西街人老潘的回忆中,50年前的西街清晨是这样的。

如果早晨你到西街西段走一趟,你会发现,50年前西街的早晨并没有远去。凌晨时分,街上做早点批发的店铺们,最早升起这座城市的烟火。天刚露白,以西街菜市场为圆点的西街早市便开始了一天的繁华,四面八方的摊贩,披星戴月挑着担赶来这里;街上两侧卖满煎糕、油条、花包、发糕、馒头的店前,摆满了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蒸屉,批发的小贩、上班族、买早点的主妇们,来去匆匆;菜肉档口里的小贩,一边利索地称着物品,一边热情地跟顾客家长里短……

入夜后,以炒田螺、卤料、烧烤等为代表的泉州特色风味下酒菜,又升起了另一波的烟火。

西街西半段基本没什么游客光顾,来的都是周边的居民,哪家的肉丸好吃,哪家的蒜蓉枝好吃又划算,哪家的马蹄酥、油条最地道,他们都门儿清。

民宿、烘焙、咖啡馆、酒吧等新业态入驻西街西段。

奉圣宫

年轻人留驻新业态崛起

除了老宫庙、老建筑、老字号等富有时光味道的“老”元素,近年来,有几个青创团队在西街西聚集,带来了许多新业态。这段古老的街市,开始涌动着活力和新鲜。

风格清新、装修独特的酒吧、咖啡馆、民宿、花店、烘焙店等陆续进驻;音乐、书记、手艺、画作等关于泉州的文创作品,在这里首发;沙龙、展会等当代文化形式,频频在这里召集。新华路以西这一段,历史上曾是老泉州的工业区,聚集了一批面粉厂、麻纺厂、铸造厂、烟丝厂、衡器厂等老工厂,如今这些老厂房,已成为年轻人的“造梦空间”。

来自宁德的邱贞财,来泉州六七年了,去年6月,他和几位有共同理想的伙伴们一起创立了西街青创,他们创业的步伐,从西街东段慢慢走到了西段,“人间烟火见生活,我们热爱这条街,这里有满满的人间烟火气。”从去年6月第一家店营业至今,他们这个团队已在西街西“拿”下29家老店面,重新“梳妆打扮”,除了自营的几家,其余的转租、转让,为古老的西街西引进了许多新业态。

去年,青年创业者蔡景森带着他的“翻你泉州”团队,也入驻这里,他们租下西街沿街中最大、最高的一栋楼,原糖饼干的大楼,发起创建了西西里创想集合区,“希望这个集合区可以聚集有文化力、有创造力的原创项目。”

“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西街西的步伐,走得更慢一些,我们都很珍惜西街西的这份烟火气。”聚集在西街西的年轻人们说。(记者黄宝阳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