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现在回忆起来,是一座洒满阳光,空气中带着茶香的富贵小城。
别看泉州不大,已经连续22年问鼎福建GDP第一,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富商巨贾。经济的富裕,带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在泉州短短一天时间,我们接触的人,无论是小餐馆,还是街头商贩,都笑眯眯的。主动攀谈,介绍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做生意重要,交朋友也重要。
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有一天时间在泉州,我推荐主要游览鲤城区的开元寺、承天禅寺、泉州府文庙一带的老城。这里可以看到泉州宗教文化最精华的部分。
泉州的古城,有三个看点:古民居、古寺庙和古街巷。
古民居
泉州历史上辈出名商富贾,巷子里的大宅子也是建了众多。开元寺所在的西街两侧,就有不少,其中名字叫洲紫新筑的内部藏着一座很美的古民居。
西街号宋宅是泉州入选福建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的16处建筑之一,始建于年,3年后建成。
西街上定位洲紫新筑,是整个建筑群原来的入口。现在是封闭状态,但可以观赏泉州颇为精妙的建筑细节,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就连红砖墙面的纹理都十分有讲究。
后面洋楼需要从陈厝巷8号进入,是现在叫做艺术空间的洋楼和花园部分,这一部分就体现了民居后期偏向西洋特色的风格。
民居前半部为两落三开间双重护的官式大厝,后半部是洋楼和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花园。中轴对称的布局,精妙恢宏。
关帝庙附近,还有一处古厝茶坊,也是泉州另外一种古民居风格。古厝前身是一座建于清代末年的三进式宅院据说当时的主人,官阶四品。燕尾脊、黑筒瓦、红方砖、镂窗棂,都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
门口挂着两盏大红色的(茶)字灯笼,才看出这里有商业的经营。走进去,是一处露天庭院,后面三进厢房,都被改造成相对独立的饮茶空间。精雕细刻的角门,入木三分的百年字画墙,以及悬挂着文人雅士所题的字,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怀旧感。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在泉州市中心,有开元寺,文庙这样的佛道教场所,也有清净寺这样的清真寺。
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到泉州不到开元寺走走,实在说不过去。
这座寺庙占地面积特别大,布局规整,制式高级。
最显赫最有代表性的是东西两座石塔。东塔又称镇国塔,西塔又称仁寿塔。这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历过八级地震和多次台风的考验,仍旧屹立不倒。两座塔相距米,东塔比西塔高4米。东塔北侧,有一个小山丘,在山丘上可以近距离欣赏石塔的细节。
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雕梁画栋,非常精妙。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形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声叮咚,悦耳怡人。
欣赏双塔,可以在开元寺内,也可以在西街上找一个露台,远眺双塔俯瞰西街市井。这个机位位于“西街游客服务中心”的露台,距离开元寺很近,而且免费。一层和二层还有很多好看的旅游纪念品。
另外西街北侧的“府里闽南城市复合空间”,二楼是个茶社,看不到东西塔,但可以俯瞰西街的热闹。
古街巷
泉州古街巷代表地有这几条:中山路、东街、西街、南俊巷、状元街等,相距不远。
老街上分布着很多特色小吃店,一边打卡一边逛老街,一天的时间可以看下泉州古街巷的皮毛。西街是从中山路钟楼到城西路经开元寺门前的一条老街。西街两侧横叉出若干条小巷,也是各有特色,很多深藏其中的大厝改造为客栈或者咖啡馆。
西街上商铺多,一到节假日就会变得人声鼎沸,有缘人钻进巷子,也许几步之遥,就能收获一处僻静的美好。
西街上的建筑有点杂乱的好看,有三层的西洋风格小楼,也有大量的木楼群。汉末两晋,很多中原人由于战乱避祸到泉州,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建筑技术,泉州古厝在主体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木框架的风格,又根据闽南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作了改进,泉州作为著名的侨乡,众多侨民回乡后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
中山路,是泉州最重要的南北大街,马路很宽,两侧沿街是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风格建筑精华。从钟楼到涂门街一段,现在改成了步行街,但是电动摩托车可以在这条街行驶。尤其是早晚高峰,南方城市的电摩大军在中山路上形成特别壮观的一景。
攻略
西街游客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