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正是赏花的好季节,前一阵网上就被早春的樱花刷屏了,有人晒出了古寺里盛放的樱花。粉嫩娇俏的花蕾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与背景的千年古寺形成了鲜明对比,春意盎然中不禁让人感叹冬去春来、岁月流逝。
樱花虽然已经足够抢镜,但那古寺也不是一般的寺庙,而是蔚然唐风的泉州开元寺。两相衬托,各自出尘。
我曾在夏天去过一次开元寺,绿树掩映之下,红色的殿宇越加气派。
泉州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之一,这座东南沿海城市,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千百年来的历史,给泉州留下了无数古民居、古寺庙、古街巷和古文物,据说,泉州的古文物数量,是中国城市中唯一可以与西安媲美的。
开元寺便是泉州悠久历史的代表之一。
年10月董必武来泉州时,曾这样形容泉州的格局:“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这一条街指的是泉州的老商业街中山路,而两座塔则是指开元寺的东西石塔,西塔仁寿塔和东塔镇国塔。
在泉州街巷,远远便可以望见两座仿佛凌空而起的石塔,矗立于蓝天之下,闹市之中,无端让人的心境也沉稳下来。可见开元寺对泉州的影响相当之深。
开元寺的名字乍一听上去,就能让人联想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不过最开始,开元寺并不叫这个名字,传说唐垂拱二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出桑园兴建寺庙,名为“莲花寺”。
长寿元年改为“兴教寺”,神龙元年又改成了“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下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称开元寺。这名字终于是定下来了。
从唐朝至80年代,开元寺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年,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我们看到的开元寺,历经朝代变迁,现存面积仅为原来寺院的十分之一二,但依旧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它默默矗立了千年,无声地记录着时光的流逝。
开元寺布局,和其他古寺庙一样有着严格的中轴线。
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殿内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幅读上去很有意思的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佛国自然是说泉州,自晋隋以来,泉州这里佛教兴盛、寺庙林立,有史可考的寺庙就有多座,保存下来的约余座,自古就有“佛国”之称。
碧空之下,红色的殿宇熠熠生辉,气势磅礴。
屋顶上的雕刻色彩丰富、栩栩如生,远看从龙口中吐出的水波就像真的一样。
主殿上的牌匾写着”桑莲法界”,这是因为至今寺内西面还有一株古桑树,年代久远却依旧生机盎然。不过神奇的是,这座寺庙的院内虽有大树生长,却寸草不生。整整多年,愣是看不到一点草叶的影子。
走进大雄宝殿,你会发现开元寺是中国南方唯一供奉密宗五方佛的寺庙。这五方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又称“五智如来”,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
若你仔细看,这开元寺可不止佛教元素。大雄宝殿前面筑有宽大月台,台座的束腰有72方人面狮身青石浮雕;大雄宝殿后的回廊中央,则有两根雕刻精美的十六角形石柱,都是古印度教的风格。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置,导致了这里汇集世界宗教文化。
寺内的照壁浮雕也是异常精美,无一不让人感到佛法庄严。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东西两塔和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
两座石塔相距约米,都是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塔身雄伟、形制奇妙,出神入化的建筑技艺和精美非凡的雕镂手法让无数中外学者、游人叹为观止。
两座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
东面镇国塔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正中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我拍照的时候,几只肥嘟嘟的鸽子正自在的站在镇国塔的牌匾之上,毫无违和感。
西塔仁寿塔起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建成时间比起东塔还要早上十年。
细看东西二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佛教人物浮雕,大小如同真人一般。每一座共有80尊,两塔则有尊。这些雕刻中的人物据说是中外历史上对佛教颇有建树的名家,十分精致。
两座塔,经过明万历年间泉州的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然屹立不倒,坚定不移的向信徒们传授着佛法的精妙。
在开元寺内随意走走,袅袅佛香中能看到很多鸽子的身影。这些鸽子胆子极大,就算人走近,也不会飞走。想来是习惯这里的环境了吧。
当你身处于开元寺中,踏在坚实的地砖之上,你好像回到了那个盛极一时的唐朝。钟声悠远,你发现了泉州的另一种样子。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
摄影
写作
分享
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