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印象佛慧山
佛慧山是一座我爱爬的山,通俗地说,这座山就是一座大型山体公园,特别是近几年经过有关部门的修缮,从道路指示牌停车场等诸多方面都变得十分方便,它和千佛山隔路相望,中间有一座过街天桥连接。
千佛山在北面,佛慧山在南面,虽相距百米,但两座山有着完全不同风格,千佛山以佛文化为主、佛慧山以自然风景为主。进入千佛山要买门票,而福慧山则是迩适路口通山顶。
史料记载:佛慧山又名大佛山、大佛头山、橛子山,海拔米,既有相对舒缓的小路,又有一些攀爬难度较大的山坡。但部分路段山势峭拔,为济南市区制高点,登临山顶可俯瞰泉城。
攀登佛慧山有多个路口,开元寺入口进入可直达大佛头景点,二环路南入口则可经过5公里左右的山路,道路时而上升、时而盘旋下降。两边森林密布、野花盛开。沿途可见一些游人带了孩子,手中拿两个核桃互相敲击,这时候就会看见旁边的松树上,有一些小松鼠跳来跳去,小眼睛滴溜溜的乱转,紧盯着游客手中的核桃。如果你砸开河套对着小松鼠扔过去,那些小松鼠就会迫不及待地双手捧着河套啃了起来,一边还十分警惕地注视着游人的动静。
这座山上的一处著名景点是唐代开元寺遗址,据说先有开元寺,后有济南府,如今,这里只有一些遗址被保护者,旁边的石壁上有成百上千尊佛像,还有一口大大的石洞,黑黑的,没有游客敢进去,其实也不容易进去,因为洞口被小木门挡起来了。
山阴绝壁上有摩崖巨佛头像,佛像上建有佛龛,由清末学者张英麟题写“大雄宝殿”。崖壁石隙中,山泉渗滴,形成“秋棠”、“甘露”二泉,引众多游客驻足。
从开元寺遗址继续往上爬山,走过长长连廊后往英雄关入口出,这中间你会看到千米画廊、一线天、黄石崖造像。其中,有一段悬崖陡壁,我是从千佛山对面的福慧山路口爬上去的,经过了一座“黄石怀古”的石碑,沿着最崎岖的小路见到了一段悬崖峭壁。
在这之前,我总以为济南的山都是小山,像绿绿的大馒头,有的镶嵌在济南城的边缘,大部分蜿蜒在南部山区,而佛慧山景区与市区紧紧相连,应该不会有悬崖峭壁之类,而在佛慧山景区里,我寻到了让我在无比震撼同时又心满意足的自然景观。
最近一次攀登佛慧山去观赏悬崖峭壁是在深秋,我从北入口一直向东南方向攀登,大约四十多分钟就到达了悬崖峭壁旁边,我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沿着峭壁东边的乱石小路下山,说实话,制作小路太难走了,虽然部分路段安装了水泥栏杆,但脚下的石头缺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有的还有七拐八拐。有时刚刚找到一块巨石,以为可以很省力的下山,却发现巨石边便是几十米高的悬崖,令人惊出一身冷汗。
正当我跨越巨石,刚刚找到一段可以下山的台阶时,在拐弯处巧遇了李世欣老先生。他是济南的名泉专家,也是我很好的朋友,多年前曾经同时被原山东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聘任为齐鲁文化研究所的副所长,我们还同时为高唐县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过金融文化培训,还和柴洪德行长一道为聊城大学的大学生们进行过提高综合文化水平的讲座,后来由于彼此手机号多次变化,多年没有联系了,却在这个险峻的山路上相遇,实乃有缘,我激动地掏出相机留下了老先生精神矍铄的照片。
在我下山到半山腰时,前面出现了一片片火红的红叶树,就是黄栌,在这片红叶树林下的石头旁,有一男一女的年轻人正在用手机录视频,那年轻女子对着镜头,旁若无人地朗诵着一段文学语言。我从事文学写作多年,便索性坐在不远处观看起来,虽然那一对年轻男女衣着光鲜,颜值颇高,但读的那一段文学作品水平真是不敢恭维,尤其那位女生在朗读的时候,经常不合适地变换音调,令我十分惋惜,这样的文学青年我是喜欢的,但我觉得他们还是应该好好的读一读名家作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真实的融合在作品中,这样读出来才是真正的美。可惜我们无缘,我们几乎同时站起身来,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消逝在层林尽染的密林之中。
来到山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了,我决定把我沿途拍的悬崖峭壁和一些深秋的红叶的照片整理出来,然后写一篇文章,算是我在这个深秋与佛惠山亲密接触的经历吧。
佛慧山,我喜欢的一座山,离我家最近的一座人文与自然俱佳的泉城名山,让我与老朋友相遇的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