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长沙县高桥镇开元寺真风水宝地,背倚玉皇山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4/10/2

作者陈先枢沈绍尧

长沙县高桥镇开元寺真风水宝地,背倚玉皇山呈左青龙右白虎环抱。

开元寺面向长沙县高桥老街,背倚玉皇山,两厢层峦拱卫,呈“左青龙右白虎”环抱之势,乃风水宝地。今开元寺为21世纪初复建,占地余亩,建筑面积多平方米,金碧辉煌,一派气势恢弘景象。

开元寺为仿清宫殿建筑,论规模与气势,不仅为长沙县之最,于长沙市亦屈指可数。寺位于高桥镇金桥村紫竹山山腰。相传明朝初年,一位德行兼备的禅师云游至此,见群山环抱中透着祥瑞,便住脚于此,每天木鱼伴着佛号,感应之事时有发生,开元寺遂在禅师念佛声中建成,引得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日见旺盛。多年后,老禅师坐化,荼吡时满山瑞香,天现祥云。次年,禅师坐化的地方长出一根根紫竹,渐蔓延山涧,故名紫竹山。

追溯历史,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李群玉(湖南澧州人)即有《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诗:

墙阴数行字,怀旧惨伤情。

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独立秋风暮,凝颦隔郢城。

“彼开元寺”与“此开元寺”是否存在传承关系?是否故址即今址,仅经唐宋之交的动乱而使古寺面目全非?需进一步考证。然文物部门认定今存建筑基础为清代中期,地面建筑絶大部分为年后重建。建筑坐北朝南,依山势自下而上有寺门、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念佛堂、讲经堂、钟楼、鼓楼、大寮和斋堂、方丈楼、僧寮、居士楼、往生堂、化身窑、灵骨塔、回廊等,将原占地不足三亩的开元古寺重修为占地百余亩、功能齐全的净土道场。

该寺入口正面有一阿弥陀佛像,为世人讲经。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为阿弥陀佛释义,讲解经文给世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观音殿后为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经释迦牟尼佛释义,观音菩萨传法后,阿弥陀佛接引世人入极乐世。三圣殿右后方为念佛堂,念佛堂右下方为斋堂,后方为寮房。三圣殿为日常祈福,早课、晚课修行所在。斋堂为众人日常就食场所。寮房供寺院内僧众以及各地居士居住,念佛堂为僧众念佛,居士听讲,抄写经文所在。

开元寺为净土宗,只念阿弥陀佛。日常以打板为规律。凌晨4时半打板起床,5时撞钟敲鼓,5时半上早课,6时半早饭。11时午饭,16时上晚课,17时晚饭。20时众佛诵经,20时半打板安歇。

寺内戒律森严,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戒律。早饭、午饭前后念经,礼佛。大殿内佛像庄严、肃穆,要求恭敬、稳重。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不浪费粮食,不留一粒米。拜佛时,分叩拜和跪拜,叩拜时,双手合十。跪拜时,双手伸平,翻手心至上,承接佛足,站起时握拳,承接佛之赐福。寺院内不得杀生,不得饮酒。

寺内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唐代诗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宋代诗人崔放之“山高地僻月空圆,晨钟暮鼓惊龙眠”可为该寺的生动写照。今寺内常年居住僧侣、尼姑约20人,香火旺盛,是一处规模颇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对研究佛教传播、佛教文化、宗教建筑有较大价值,今列为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