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漫步系列之一崔九千
马頔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如果这句话用来形容一座寺,那么没有谁能比泉州开元寺更加适合。初识泉州,源自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被遗忘的光明之城记载;泉州的朋友们反复描述泉州之美丽,开元寺之包容则彻底勾起了我的向往,如同弱冠少年对窈窕女子之觊觎,思之不得,辗转反侧,终伴着台风“杜鹃”一起赴这场渴望已久之约。火车一路向南,摆脱雨水的冲刷和青山之巅薄雾妖娆之诱惑,抵达泉州时,已经雨过天晴,明晃晃的蓝天下几丝白云拉扯着,像依依不舍的恋人在反复纠缠。
在云丝的诱惑下,坐了八个半小时旅程的我们拎着行李,直奔西街的大开元寺。开元寺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来泉州前读过恭震兄的《题开元寺》:
梦得泉州碧月心,
桑莲一念满檀林。
菩提几树飞蝉语,
云海无花洗梵音。
空寂自然登净域,
真如本性指迷津。
今朝有意皈依去,
又问如何了夙因。
对于开元寺的佛法加持、恢宏气势已有准备,但当踏进寺庙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错得那么的无知,近乎文盲对于《妙法莲经》的理解。
此寺入口没有供奉弥勒佛和韦陀菩萨,也没有四大金刚镇守山门,唯有哼哈二将神定气闲,面向而立。纵览寺院所有佛、菩萨、罗汉等塑像,没有一个是带有兵器的,这岂不是朗朗乾坤、以和为贵的最好体现?大雄宝殿之前是足可容纳万人的拜庭,拜庭两侧有四棵大榕树,盘根错节的根枝和阴翳蔽日的树冠足以展示着它们漫长的岁月。拜庭两面排列着十余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小香炉、古经幢、小舍利塔等。香炉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天已黄昏,偌大的拜庭没有多少香客,只有几个虔诚敬拜的老妪,香炉里时断时续飘出几丝青烟,一群白鸽跳着方步,慢慢悠悠,人来也不惊,偶尔扑腾几下翅膀,飞上天王殿的顶上。红色的燕尾脊,白色的鸽子,夕阳下的蓝天,大殿中时时传来的梵音,我却在脑海里迸出朴树那句“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想来我已经醉在朱熹老夫子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联中。
沿着林荫小道,来到东塔之前,东塔又称“镇国塔”,与西塔“仁寿塔”同为镇寺之宝,是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五层六角形,40多米高,抬头望去,挺拔秀美,直刺蓝天。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不一而足,雕工精细,神态生动。饶塔而行,风雨侵袭的痕迹显然可见,有的浮雕像已经辨不清面目。岁月变迁,王朝更替,石塔依旧平静如昨;战争的烽火,呼啸的台风,几经毁灭一切的强震,石塔屹然傲立接受所有的侵袭,岿然不动。我想问石塔,幻变的世界中,你何以存身?石塔不语,不喜不悲,不灭不生。
继续前行至正殿“大雄宝殿”,大殿外檐下“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字,应证了“桑开白莲”的故事:寺址本是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那开过白莲花的世界最老桑树现仍在殿的后侧西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此殿有86根大石柱,分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雕刻着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导游特别告知主殿横梁上手持二十四种乐器法器的妙音鸟飞天伎乐雕塑,说这代表着黑夜与白天的交替。伽陵频伽,美妙的梵文名字,据传来自喜马拉雅山上,音色优雅,宛若天籁,可譬佛声。
移步到全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的甘露戒坛,仰望戒坛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这些飞天有着敦煌飞天的神韵,有着妙音鸟一样的人首鸟身,却没有基督教安琪儿的翅膀。印度教的妙音鸟与中土化佛教的飞天,竟然在一个寺庙中比邻而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如何和谐?这些飞天又是如何从敦煌演变而来?我沉默的望着,仿佛看见战火连天的中原大地上,南逃的难民拖家带口衣履阑珊,一步一步地迁移到当时的蛮荒之地。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暂将他乡当故乡,那就将中原的飞天梦一起安放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吧,譬如这开元寺。
日已西斜,暮光点点。我们来到弘一法师纪念堂前,遗憾的是门已锁,扣不开。来与不来,看与不看,他总在那里,悲欣交集;拜与不拜,念与不念,我就站在这里,满心欢喜。
明月未起,寺门未关,梵音阵阵,萦绕耳际,回首处,一群鸽子扑腾而下——(以上插图来自网络,特此致谢)原创首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