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山西一座古寺大修,工作人员在建筑题架上发现一排小字。
这排小字,后来揭开了古寺的身份之谜。
之前“现存四座唐代木建筑”的说法,因此引发争议。
古寺体量极很小,却仍是国宝中的国宝。
它就是山西平顺县天台庵。
1.身份被误判了几十年木材不易保存,这使流传千年的木建筑,个个都是无价之宝。
当年梁思成林徽因全国考察古建筑,就是要找中国最早的木建筑,直到他们找到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建筑。
天台庵也曾被认为是个唐代建筑。
它在山西平顺县,离县城约25公里的王曲村,在村口的一座孤山上。
整个寺庙只有一座大殿,形单影只,规模很小,可唐风浓郁。
年,它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登记的身份是:
始建于年(唐朝灭亡那一年)。
当时有说法:我国现存的唐代木建筑共有4座。
南禅寺、佛光寺、广仁王庙、天台庵。它们都在山西。
直到年,一个意外发现出现了。
这时人们恍然大悟,难道天台庵一直在“以假乱真”,这座“唐代”木建筑是冒牌的?
2.揭开真实身份年底,天台庵大修。
工作人员修缮施工时,在殿里脊槫与替木间发现了一处墨书,上面写着“唐长兴四年九月二日……”
虽写着“唐”,可唐代并没有“长兴”的年号,五代倒是有一个。
很快,工作人员又在梁架上发现一处墨书,“唐天成四年……”
“天成”的年号,历史上有两个:一是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儿子使用过“天成”年号,但当时的国号是大燕。
还一个,它是五代后唐明宗的年号,比大唐灭亡晚26年。
就这样,天台庵的身份出来了:始建于五代时期年(后唐天成四年),到年(后唐长兴四年)修缮。
天台庵不是唐代的,是五代的。
要说它能保存至今,离不开年,它被当作粮库,和河北高碑店开善寺一样。
庙里的佛像当时毁了,可大殿留下来了,檐角的四根柱子也是那时加的,防止倒塌。
它所处的平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古建筑保护与开发都很烧钱。
天台庵远离城市,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也利于保护。
3.为何能冒充唐代建筑多年天台庵能冒充唐代木建筑多年,原因很多。
天台庵建筑造型简洁,斗拱硕大,梁架高,屋檐出挑深,没有多余的装饰,殿内空间大,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结构相似。
这些典型的唐代建筑特征,让它一直被认为是唐代建筑。
唐以前,建筑多是夯土做的,为了防水,须有巨大的屋顶、深远的挑檐为墙体避雨。
而唐代建筑的台基也主要为了防水防潮,它们建得比较低矮,这可以让建筑显得更宏伟。
唐代时,人们对建筑的审美与现代很像,用建筑造型、结构和工艺来表现美。
人们常会说“大唐盛世”,多年之前的古寺里,同样藏着唐代盛世的气魄。
4.唐代建筑为何珍贵物以稀为贵,建筑也一样。
天台庵在确定五代身份,退出唐代木建筑后,中国现存唐代建筑,就成了三座半: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道教建筑芮城五龙庙大殿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层(被认为是半个)。
这里,除了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是七开间外,体量很大之外,其他都是三开间小殿,体量很小。
它们能躲过地震火灾、各种战乱,保存多年,它和带“佛”也有关。古人对佛总是充满虔诚,怕破坏了会遭报应,这反而使它们能留存。
天台庵是五代建筑,不是唐代建筑,和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比,十分迷你。它到底值得一看吗?
5.值得一看处天台庵虽是五代的,且只有一座大殿,可它带有的唐代遗风,还是很精彩。
1)屋檐。古建筑最精彩的就是屋顶,天台庵的屋顶平缓,出檐深远,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结构简约,是我国早期木构建筑的代表。
2)斗拱。大殿上的斗栱,手法古朴,与南禅寺大佛殿一样,很有看头。
3)室内。殿内本来一根柱子也没有,很开敞。可在修缮时加上了柱子。但柱子质朴,没有繁杂装饰之感。
4)一块石碑与一对石狮。除了大殿,这是天台庵内仅存的五代遗迹。石碑身上记有天台庵的修缮经历,可惜历经千年,字迹早已看不清了。
总结天台庵虽不是唐代,是五代的,可时间不过只比唐代晚了20多年,建筑的风格仍是唐风。
从今天的角度看,天台庵简洁现代,没有明清建筑的雕梁画栋、过度装修,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虽然它后期修缮痕迹较重,可就凭时间早,已经多年,就相当罕见。
它真是看一眼少一眼。
古建筑发烧友,想走遍所有唐宋木建筑的人,值得一看!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讲好中国文化#
资料来源:
《美丽中国美丽山西》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