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位于北坡山上,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庙院,这座佛院民间称为“山寺下。殿堂楼亭、洞阁厢廊依山而建,上下分为三梯阶院。寺院内高树林立、古柏傲挺,翠竹沄沄,角楼洞亭凿穴相通,殿宇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气势恢宏,是佛门弟子和香客朝圣拜佛的净土圣地,也是游人踏青登高、游览避暑的极好地方。
香山寺古名“罗汉院”,后易名“香山寺”。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是从印度传人中国的。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奉;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驮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人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宇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相传,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和鼓励下,所有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往事不念”,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
香山寺建于何时?为什么取名罗汉院?又为何改名香山寺?已经失传,无从考究。民间流传:香山寺与已毁的开元寺同建于唐朝之初,是由尉迟敬德监修。香山寺建在半山腰,开元寺建在山下千水之北,两寺分上下两院,浑然一体,俯仰和望,遥相呼应,钟鼓之声可闻,佛经偈语亦可合诵。清同治三年,两寺均毁于乱兵火焚,虽有佛门弟子意欲重修,但因社稷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没有资力修建。开元寺香火日以惨淡,直至消失。唯有香山寺残垣断壁尚存。香山寺碑文记载:解放前,香山寺殿宇墙倾栋圮,蛛丝绕梁,佛身剥削,香火皆无,残景目不忍睹。
年,陇州城内—-姓桑的居士决心弘扬佛法重修香山寺,多方结识信友四处化缘,筹集资金,经数年努力重修了三世佛大殿、谷神洞、山门韦驮殿,是昔日的香山寺重现原貌。从此以后,游人渐增,进香者人来人往,香火逐渐旺盛。
近年来,在佛院住持释森明和众善居士的努力下,在原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扩建,使佛院的胜景更为壮观,香火亦更为兴盛。悬挂“得大自在”牌匾的大殿是卧佛殿,民众称之为“睡佛殿”,卧佛亦是释迦牟尼的化身,身长两丈四尺,左手侧耳于枕,闭目安卧,神态悠然,祯祥阿难迦什等十八弟子侍立两厢,庄严肃穆。
大雄宝殿是佛院的主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畈王,母为摩耶那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左侧是药师佛(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两大协士,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依次递补佛位,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右侧是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两厢是十八罗汉。殿内佛门弟子和众居士终日念佛诵经,继承法道,弘扬佛法,前来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佛行映燃,香烟缭绕,呈现一派盛世景象。
山门殿檐悬挂着“香山寺”匾额,殿内供奉着韦驮佛和送子菩萨。韦驮佛(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驮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相传释迦牟尼涅槃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驮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歪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驮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游人伫立古刹院阶,俯瞰陇县县城,顿生“两水偎城流、烟火失楼台”之感慨!(两水偎城流,是商纣王截堵水银河,使其拐弯由州城护城河注入千河的故事;烟火失楼台,是清末僧人为抢夺财宝放火烧毁州城内过街楼的故事。)放眼远眺,吴岳挺秀,南原霁雨,千河晚渡,关山夜月,古陇州名胜之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不愧为饱览陇州风光的极佳观景台。
来源;《陇县地名故事》
作者:王安义
主编:宋江平
编辑:卢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