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在肠粉铺子里醒来的,在菜市场的人群熙攘里活跃,在下午茶的豆花里小憩,直到城市的灯火亮起,潮州才终于在牛肉火锅的雾气里狂欢,最后在粿条店里的茶汤中睡去。这座城市在不慌不忙里藏着风风火火。
潮州的历史气息非常浓厚,一座活着的古城,不单单藏在那广济桥的桥墩里,不止是隐在韩文公祠里已经看不清的碑文中,更不只是在开元寺紫玉兰花的树瘤里。潮州的古,露在每一座不起眼的宅院里,每一条长满荒草的小道里。
潮州不大,享受这里的最好方式是漫无目的地游荡。
进入潮州古城,首先经过的是牌坊街,两边都是一两层的骑楼,尽管斑驳残旧,但也看得出大多都是民国时代的建筑。骑楼虽旧,但店铺招牌高高低低、横横竖竖的密集林立,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人流熙熙攘攘,依见旧时的繁华。牌坊很多,10米左右一个,都是纪念历史上一些达官名人的,主要以明清时代的为多。有纪念中了进士的,有纪念做到一品、二品大官的,有纪念做驸马的等等。
一个个牌坊,像是一个个时代的门,穿行其间似游走在旧日时光里,与历史和那些人物面对面。牌坊的风格因朝代不同而有别,其规格也因人物地位不同而相差。后来听当地人讲,牌坊大部分是在原址按原图新建的,民国时因为牌坊上面的物件掉落下来砸伤了人,被政府给拆掉了。90年度旅游热兴起,就又复建了,基本恢复了古街的原貌。
无处不在的石雕很是吸引我,潮州石雕以花岗岩为材料,铁锤、凿子为工具,从大而小,从外及里,从粗到细,层层遍遍,精雕细刻,通过各种艺术处理,作出立体雕、浮雕、线雕、影雕等,作品以造型优美,形神生动,气质浑厚,古朴庄严为特点而闻名于世。
潮州石雕在唐代就很有名气,清末至明初进入鼎盛时期,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名闻遐迩,饮誉海内外。
潮州的广济桥,横卧在其母亲河韩江之上,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身,被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为中国四大著名古代桥梁之一。桥墩和石板大多是古建,桥廊和桥亭因为经历时间的侵蚀,战争、地震、洪水的破坏,多是翻新的。广济桥自南宋始建,此后历代太守励精图治,排除水患,艰难建桥。一个一个石墩垒,一块块千斤重的石梁连,南北对进,几经朝代更迭,岁月变幻,竟有千年。桥中间部分由大船相连而成浮桥,货船来时浮桥断开,平时浮桥供人行走,足显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广济桥一端连着古城的广济楼,一端连着韩山上的韩山书院和韩文公祠。潮州以江山改姓而为人喜闻乐道,这与韩愈被贬潮州有关。韩愈被贬到潮州只有七月不到,但其兴学改俗、治鳄患、释奴婢、修水利,荫庇潮州人民千代而被纪念。
在落日晚风,行人寥寥的街道里,整座潮州在暮色中显露出他的苍劲,曾经的海滨邹鲁在经历沧桑后,更懂得生命中的珍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