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各种宗派交相辉映,天台宗、贤首宗、禅宗、密宗都曾在唐代佛教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并涌现出大批高僧、祖师。其中,华严四祖清凉国师毕生弘扬《华严经》,被视为华严菩萨化身。根据记载,大师经历九代帝王,当过七帝门师,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中有四十齿,识者一见而知其非常人,颇具传奇色彩。今天适逢大师圆寂纪念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传奇祖师的一生!
清凉国师(—,一说—),名澄观,别号大休,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十一岁时,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肃宗至德二年,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
乾元年中,大师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受南山律学;更往金陵依玄璧,受学关河的三论。代宗大历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随后又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十年,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究三论。大历十年,往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又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洛阳无名,谘决南宗的禅法。更从禅僧慧云,探习北宗的禅理。
澄观大师一方面广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各宗的教义,一方面还研究佛教以外的各种学问。大历十一年,历游五台、峨嵋诸山,后仍回五台,住大华严寺,行方等忏法。同时应寺主贤林之请讲《华严经》,感觉《华严经》的旧疏文繁义约,发愿撰写《华严经疏》。
未写前,大师先祈求华严海会菩萨加被,帮助他完成这一大愿。当夜,大师梦见一巨山岳,万丈金霞,光逾皎白,连天接地,才知此是光明遍照之意。此后注解华严之时便振笔疾书,不加思索。从德宗兴元元年正月开始到贞元三年十二月,历时四年撰成《华严经疏》二十卷,即是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这天后夜,澄观梦自己变成一条金龙,又化成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龙,飞到其他世界各处,这种境界便是大师所作注解广为流通的征兆。
随后,大师在本寺及崇福寺一再讲演,又为弟子僧睿等作新疏的演义数十卷,即是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后世把疏、钞合刻,略称《华严经疏钞》),故有“华严疏主”之称。时至今日,《华严疏钞》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华严经》最完整、最详细的注疏。
贞元十二年,朝廷召大师前往长安,协助罽宾沙门般若翻译南印度乌荼国送来的《华严经》后分梵本,由他加以审定,到十四年译成四十卷,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称“四十华严”。又诏令他作疏解释,于是在终南山草堂寺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又作《华严经行愿品疏》或《普贤行愿品疏》)十卷。
次年,大师为德宗皇帝讲《华严》,被授以“清凉国师”的称号。不久又参与翻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由他证义。以后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各朝,他都很受尊敬。文宗开成三年三月,澄观大师预知时至,召集弟子海岸等人,咐嘱后便跏趺而寂,世寿一百〇二,僧腊八十三。文宗以师为先帝所崇仰,特罢朝三日,重臣缟素,举国哀悼。
大师圆寂之后,印度有位证得罗汉果的僧人,来震旦(中国)弘扬佛法,续佛慧命,路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地方,忽见有两个童子凌空而过。这位僧人用神通制住二童子前进,乃问他们前往哪处,所为何事。二童答:“我们到震旦请华严菩萨的牙齿,拟在印度文殊堂供养。”僧人又问:“何人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二童答:“澄观国师。”言毕,二童凌空而去。这位罗汉来到长安,将此事奏明皇帝,准许开龛验查,果然发现门牙少了二颗。由此大家才知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乘愿而来教化众生。
澄观大师被后世尊为华严宗四祖,有弟子一百多人,就中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印法印(一作宝)及寂光四人称门下四哲,继承他法统的便是圭峰宗密大师。
澄观大师一生著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他的著述现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大华严经略策》一卷、《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三圣圆融观门》一卷、《华严法界玄镜》二卷、《五蕴观》一卷、《华严心要法门》一卷、《华严经纲要》三卷。已佚的有《十二因缘观》一卷等,此外据说还有《法华经》《楞伽经》及《中观论》等疏钞,今不传。
澄观大师早年曾广泛参学禅教各家,对《大乘起信论》领契特深。在这基础上,他虽以振兴华严学说为己任,同时融会禅教,强调唯心,着重于一心法界的论述。大师这一诸宗融会、禅教一致的宗趣,对于中唐以后的佛教界影响很大。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