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泉州记忆红尘中的菩提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10/7

说起泉州我会直接想起菩提树。开元寺里的菩提树,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菩提树。当时菩提树吸引我的是它浓密垂挂的心形叶子,叶子尾端还有小小的尾巴。

开元寺大殿后有两棵高大的菩提树,一抬头就能看见密密的菩提叶。菩提叶的叶面柔和但筋络清晰,树枝末端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着嫩绿光泽,清亮透彻。

菩提叶外表柔和但内里脉络清晰坚定。据说菩提叶可以放于水中浸泡,筋络会留存形状,干了以后能作书签或者做过滤茶的茶漏。

菩提树一直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总觉得它有灵性。红尘中的来访者在开元寺的菩提树下沉思了一会儿,希望能悟到点什么的,菩提树告诉红尘中的旅行者:做个内心坚定的人吧,有自己清晰的思想脉络!

第一次去泉州是因为白岩松的那句话:“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吸引我再次来到泉州的,是那里的菩提树和红尘中的慢生活。

走在泉州的街上,不时会见到寺或者庙,或是道观,或是教堂,好像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宗教场。但是紧邻着这些宗教场,又充满了红尘中的烟火气息。

天后宫的旁边有一家专营四果汤的小吃店,是冠有中华老字号的“秉正堂”。生意非常红火,慕名来打卡拍照的人也不少。

石花膏四果汤是泉州地方名小吃,由四种小食组成。这四种小食中必有固定的一项石花膏,其余的可以按喜好自选,然后再用蜂蜜水调和成冰品,八元一碗。

因为天后宫旁边的为这家店是总店,我们也慕名来到这里品尝。先去柜台按八元一碗的价格买好单。可以选择的小食很多,有蜜饯和龟苓膏,另外还有绿豆、赤豆、白扁豆、芋块等,水果有芒果、火龙果、桃子、西瓜等水果。

点了芒果,火龙果和赤豆与石花膏组合了一碗,冰冰凉凉的滋味真不错,暑气全消。还有水果的酸甜和赤豆的酥软,又解渴又好吃。透明的石花膏像是果冻一样的东西,到了嘴里就游进了胃里了。一小碗一下子就吃完了。不行,还得再来一碗!

泉州的小吃有不少,面线糊也是泉州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面线糊制作时讲究底汤烂而不糊,清而不浊,吃的时候按个人喜好添加配料。

为了吃到正宗的传统口味,我们来到水门国仔总店。国仔面线糊是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地方小吃。

下午五点多一点的时候,店里人不多。就像吃石花膏四果汤那样也是自己选料,柜台上有鱿鱼,牡蛎,蛏子,香菇,大肠,腰花,猪肝,醋肉好多品种。选了鱿鱼、猪血和油条,服务员把鱿鱼用剪刀剪成条状加到面线糊中,油条和猪血另外放碗,自行添加。

像是一碗海鲜羹,味道鲜美。

泉州是个慢城,适合随意行走的旅人。泉州的寺庙、道观与教堂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在这里展示着不同的视觉风貌。道家和佛,耶稣和圣母,他们是我们人类赋予的不同的称呼。说是信念也好,说是能量也罢,让相信的人心安,并从心安之处得到安慰与启发,让人向上也向善。

中午在一家餐厅用餐的时候就感到了这样的“向上向善”的温馨招待。疫情后的用餐桌上,店家不仅提供酒精消毒纸巾,还给我们戴眼镜的顾客一份擦镜纸。

都说泉州城里有半城的神仙。热闹的涂门街上,有清真寺,有关公庙,还有文庙。各路神仙与红尘中的人间烟火和睦相处。只见文庙的门口非常热闹,一群家长正在围观着孩子们练习武术。

文庙不远处的姜母鸭店门口飘出阵阵香味。这种食物的香味和寺庙里香炉里的香味一起汇入到大街上。带给路人一种混合的愉悦。味道真好!

姜母鸭

泉州的白天有点热,下午来到泉州西湖公园。园内开阔明亮,虽然艳阳高照,但公园小道上有榕树遮阳,却也清凉。

西湖公园西湖公园内小道

园中发现一个匠心独具的小亭子。亭子的四根柱子由四棵树木组成,亭子的顶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树叶,看上去既有创意又清凉。

红尘中的旅人在亭子里得到了清凉,在菩提树下得到宁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祈愿疫情带来的不安尽快消失,祈愿我们在心的港湾里没有焦虑,获得更多的宁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