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敦三
(一)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的高僧。他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和宗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弘一法师(年—年),俗姓李,名文寿,字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原籍浙江平湖,年出生于天津一富裕的家庭。他自幼受到严格的汉学教育,对书法、金石尤为爱好,十三岁时就写得一手好篆书,青年时代加入幻园先生的“城南文社”,有“李庐印谱”等著作传世。后曾受业于蔡元培先生的“南洋公学”。一九零五年秋,他东渡日本,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同时研究音乐、戏剧、诗词、书法和篆刻等,创组“春柳社”,主演“茶花女”名躁一时,为中国话剧的先声。
“中国人第一个出国研习油画、音乐,并把西洋画、音乐带回国的是李叔同。”(林子青语)一九一零年他毕业回国,先后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担任图案教师。在上海柳亚子所创办的“太平洋报”主编副刊画报。后来又加入南社,为南社巨子,与柳亚子、胡朴安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后应经亨之聘,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美术、音乐教师,从事西洋美术教育,除了成立洋画研究会外,对于祖国传统的书法、篆刻也是极力提倡的,亲自组织和主持“乐石社”,倡导学习和研究金石篆刻,造就很多人才,得到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赞许。
同时,他常和西泠印社社长、书法金石大家吴昌硕、叶舟、马一浮交游,过从甚密,因而和夏丐尊加入西泠印社。后来,他临出家时,把所收藏的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该社社长叶舟为他在社中石壁上凿了一个“印藏”,并加题记。近年从这个“印藏”取出拓印,其中大多是陈师曾、经亨颐、夏丐尊等知名人士和他的学生所篆刻的印章。法师自己所刻的几方也收藏在内。
出家前,他是一位博学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当时的艺坛上,已享有崇高的声誉。
一九一八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他在杭州虎跑定慧寺从了悟和尚披剃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出家后,别署很多,常见的有一音、弘裔、论月、月臂、僧胤、正言、善梦等,晚年自号晚晴老人。
法师受戒之后,旋住江浙一带寺院,埋头阅藏和研习律部,闭关著作。一九二八年到厦门南普陀寺后,便与闽南结下了因缘不久,法师来泉州南安雪峰寺。从此,弘一法师就在闽南渡过他晚年的十四个寒暑,法师犹如闲云野鹤,随缘栖止。驻厦门、漳州、南安、晋江、永春、惠安等地的寺岩。法师与泉州特别有缘,更长时间常驻泉州开元寺、承天寺、百源庵,依律修持,研究律学,讲经著述。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于泉州小山丛竹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享年六十三岁。弥留之际写有“悲欣交集”四字,现收藏于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内,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遗物。为了纪念弘一法师,在泉州清源泉山灵塔旁巨石摩崖刻上这四个大字,左刻有著名书法家叶恭绰题跋“弘一法师最后遗墨”。
法师生前足迹所至,均喜结墨缘。因此,在闽南一带寺院,至今还保留大量法师的墨迹、刻石、匾额、楹联。著名的匾额“过化亭”、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等。我们每到一处寺院,总是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瞻仰法师的遗迹。
泉州佛教协会在开元寺尊胜院,法师生前曾经研究律学的地方(南山律学苑)辟为“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法师生平事迹,经学著述,墨宝、金石等宝物资料,给后人永远缅怀法师的业绩。
弘一法师出家后,苦学潜修戒律,孜孜以复与律宗为己任。故诸艺具舍,唯书法不废,但从不轻易执笔,常以精楷写佛号经偈,广结墨缘。“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矣。”(弘一法师“李息翁临古法书”序)当年日寇侵闽时,法师发自爱国之心,广书“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之句持赠友朋,宜传抗日救国。法师后半生虽然看破红尘,但是他谨严持律,一生高风亮节,“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朱光潜赞弘一法师语)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
(二)
弘一法师是近代书法艺坛的佼佼者。他自幼接受了严格的汉学教育,又擅长音乐、美术,精于金石篆刻,这些都为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字外工夫。
法师早年于书法研习尤勤,稍暇则临习古代碑帖。法师在俗时,所临之古书法,整齐挺秀,惟妙惟肖,深得汉魏之神、六朝之韵、晋唐之法。法师出家后,书法更臻化境,自成风貌。弘一法师的好友,著名书法家马一浮居士赏赞云:“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现在,传世的法师大量手札、经抄、著述手稿、墨迹,楷法浑厚精勤,神韵独绝。法师于书法无一苟笔,至诚通神。瞻仰法师的书法,殊令人生赞仰心、生敬畏心,使人躁矜之心顿释。常言道“字如其人”,法师虽然避世绝俗,但无处不近人情,他的书法也确如其人,超尘脱俗,笔精墨妙,受人亲近,受人敬慕“得者珍如拱壁”。
弘一法师一生遗墨精品,琳琅满目,堪称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方无瑕的环璧。法师在俗时遍临古代碑版法帖,存世有临石鼓文、峄山碑、天发神谶碑、张猛龙碑等。他的好友夏丐尊居士为之选辑“李息翁临古法书”成集,法师亲自撰写序文,刊行于世,为后世所珍。
弘一法师出家后,书风也因之一变。观法师入山断食后,所书“灵化”二字(赠学生朱苏典》,已可见此时书法已渐脱在俗时的华丽和模拟的痕迹而趋于平淡。出家后,即大多书写经谒,常书“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法师一生手札、经抄手稿甚多。
从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所藏法出家后的墨宝看,如“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序”、“华严经净行品跋“、“汪居士傅”等墨迹,自然天趣,颇能体现其书法的功力,小楷细如蝇头,写得十分精工,超然脱俗,所书“金刚经”、“华严集联三百首“,则写得丰润浑厚,神韵独绝。“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则瘦劲通神,“南无阿弥陀佛”和篆书对联,“无上慧坚固,功德华庄严“,则庄重严肃,清静安祥。法师所书条幅、中堂、对联,无论楷、行或篆书,皆精心布局,颇有独到之处,极重黑白虚实处理。从大处着眼,务使字距、行距宽敝,令其有虚、空的境界,结字紧密,瘦长如篆,淳古方整。偶尔省减笔画、更见秀逸天成。这样,以虚对实,于疏朗中见茂密,富有空灵感。
若欲梅花香扑鼻,还他彻骨一番寒。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法师于用务求敛尽锋芒,蕴籍有味,笔笔中锋,常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若欲梅花香扑鼻,还他彻骨一番寒。”、“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等,更能代表法师书法风貌。法师手抄之“佛说阿弥陀经”墨迹长卷,全篇布局疏朗有致,结体谨严,融篆、行、楷于一炉,自成风格。法师有时也作草书,但不求飞动跌宕,仍以持重稳健笔法为之。如对联“见一切佛,升无上堂“(弘一法师纪念馆藏品),寓草意于楷书之中,令其安祥。所书横披草书“无住斋”,虽仅聊聊三字,但一笔一画乃至款小字,皆以美术观点精心布局,使其适居其位,浑然一体,无一苟笔,似乎丝毫移动不得,十分完美。
弘一法师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是颇具见地的。据法师的学生刘质平讲:“先师用笔,只需羊毫,新旧大小不拘,其用墨则甚在意。“法师还常对刘质平讲:“为写对而写对,对字常难写好,有兴时而写对,那作者的精神,艺术品格,自会流露在字裹行间。”“从来艺术家有名的作品,每于兴趣横溢时,在无意中作成。”
刘质平先生是法师的高足弟子,和法师最亲近,保存法师的墨迹珍品最多,最能深悟法师的书法艺术的奥秘。他谈到法师的书法布局时说:“先生所写字幅……布局特别留意,上下左右,留空甚多,师常对余言,“字之工拙抽占十分之四,而布局占十分之六。”“法师写字时,则聚精会神,落笔迟迟,一点一划,均以全力赴之。”今日我们揣摩法师所书对联“砥柱闽南,佛法金城”全配以一百六十多字题跋,大小咸宜,布局精致,全幅妥适宽舒,每字结体绵密如意,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虚实相生,有清净庄严,端重精粹之感,令人叹为观止。依法师自谦:“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图案画观之,斯可矣。不唯写字,刻印亦然。“(弘一法师致漳州马海髯信)
弘一法师在书法艺术方面之所以有这样深邃的造诣,皆因法师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功底深厚。在日本留学时,又受日本文化艺术和西洋艺术的影响。又深得汉魏、六朝书法的精髓,兼有音乐、美术、戏剧、诗文等字外之工夫。法师才华横溢,能融古今中外艺术于一炉,物为我化,自然不再拘泥于某碑、某帖、某派,而以独具慧眼的美术观点,尽精微,致广大,配置黑白虚实,全面调和,以臻完美。
“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语)书法和绘画的至高境,是不可或分的。弘一法师出家后,苦学潜修,色相皆空,德高行严,令其书法艺术更臻化境,进入炉火纯青、一尘不染的真善美境界。从继承阶段,进入独创阶段,从书法艺术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李叔同传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36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