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余秋雨赞叹有着“千古之美”的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这种“历史”和“文化”更多地体现在了建筑上。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到正定感受历史,品位文化,不得不去的九大“圣地”。
一、正定南门
正定南门作为进入正定的南大门,首先要游览的便是正定南门。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屹立,登临南门,远望过去,楼宇堂皇,宛如时光倒回。登上城楼,古城风华尽收眼底:城南,滹沱河浩荡西来,城北则是广阔的平原。
二、隆兴寺
隆兴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龙兴寺,清赐“隆兴寺”,沿袭至今。它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仍能显现当时“重档通霄汉,正殿俯星辰”的规模和雄姿。
三、广惠寺华塔(多宝塔)
多宝塔广惠寺华塔建于隋,兴于唐,又称多宝塔。主塔高33.35米,分四层,一至三层平面呈八角形,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塔身周围交错雕塑着形态各异的菩萨、力士、象、狮等。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一、二层,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相映成辉,故亦称多宝塔。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海内孤例”。
四、开元寺
开元寺正定古城中部,大十字街西南角,另有一座古塔,要论资排辈,四塔中历史最古老的莫过于它。它是开元寺塔,又称作雁塔。开元寺的雁塔,与著名的西安大雁塔颇相似,砖石结构的密檐方形,叠涩出九层,自下而上内收分明。塔建在一块正方形砌台上,高约42米。
五、天宁寺凌霄塔
天宁寺凌霄塔此塔由来颇为曲折,相传安史之乱之时,唐代宗李豫感受到河北藩镇割据的大患,决定御驾亲征。出发前,他前往长安兴教寺内求神庇佑,表示要血洗正定,兴教寺德高望重的一位高僧出语点化,暗示寺里一位叫“慧光”的和尚可以获得兵不血刃的胜利。原来,慧光乃是当时镇守正定的叛将张忠志失散的父亲,父子在正定相认,慧光法师劝儿子归顺大唐,张忠志听从了父命,献城。代宗在正定城中新建了一座寺院,因法师劝降有功,使天下得以安宁,故赐寺名“天宁寺”。慧光圆寂后,又命建塔厚葬,取名“慧光塔”,即后来的凌霄塔。
六、县文庙大成殿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建筑,屈指可数的五代遗构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建筑。斗拱用材硕大、偷心造,柱头不施普柏枋,出檐深远等,都体现了早期古建筑的特征。据梁思成先生考证,其大成殿建筑本身要早于曲阜圣殿年。每年春季都会举行祭孔大典。
七、临济寺澄灵塔
临济寺澄灵塔临济寺澄灵塔是义玄禅师的衣钵塔。按高度讲,澄灵塔是正定四塔中最低的一座。但四塔之中,这是最能感受到人气的地方。因为是佛教临济宗的祖庭,香火旺盛,每年春夏两季,都有日本、美国等不远万里而来的信徒,前来祖庭朝拜古塔。远远望去,形貌青幽,所以俗称青塔,梁思成先生称青塔“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八、府文庙
正定府文庙位于正定城内常山东路路南,据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正定府文庙由吴中复于宋熙宁三年(年)创建,之后金、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府文庙仅存戟门五间和东西庑各三间。经专家鉴定,戟门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九、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风动碑)
风动碑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风动碑,内容系颂扬当时成都军节度使李宝臣“功德”之辞及立碑人姓名、官职等。书法遁劲潇洒,为历代书法家所称道。该碑立于唐永泰元年(年)。通高6米,宽2.5米,厚0.48米,龟趺座,双龙抱额,造型雄伟,刻工精细。篆额“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文阴刻楷书29行,共字,现存字。
那么多亭台楼阁,历经风雨保留至今,成为今人一窥古人建筑艺术的法门。从唐代乃至明清,历朝建筑都可以在正定城内见到端倪,宛如一幅中国古建地图。何其庆幸,我们还能一览他们的风貌!期待他们能受到更好的保护,能留存千古,被更多后人所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