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福建的开元寺,第一印象肯定是泉州,有趣的是,福州也有个开元寺,只是两者名气相差太多。
泉州开元寺响彻海内外,东西二塔扬名全国,而福州开元寺则低调很多。是后者实力太弱吗?并不尽然,我也是实地走访后才得知,原来后者比前者资历更老。
福州开元寺位于鼓东路的一条小巷内,若不是专程赶来,很容易忽视掉它。
巷前有座牌坊式山门,四柱三门三楼,屋檐为庑殿顶,覆盖金色琉璃瓦,这是中国建筑最高等级,旁有石碑刻着“大唐盛世皇家寺院”,揭开了开元寺悠久的过往。
开元寺始建于公元年,正值纷乱的南北朝时期,它是福州城最古老的寺庙,距今多年。而泉州开元寺建于唐初垂拱二年(年),福州要比泉州早了多年,有了岁月加持,福州开元寺也就多了一份底气。
寺庙最初为大云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年)改名开元,为福州城内的皇家寺院。唐武宗时,全国发生了场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要求每州只能留有一寺,开元寺因是皇家御寺,得以保存。
寺院建在灵芝山上,此山因盛长灵芝而得名,灵芝山是看不见的,福州有“三山现,三山隐”之说,芝山则是看不见的三山之一。
清朝曾有句诗:“萧梁寺观今余几?尚有芝山迹可寻”,道出了开元寺的沧桑。
宋代时,开元寺占地很广,东起井大路,西到尚宾路,南抵三牧坊,北达经院巷,和现在的泉州开元寺有一拼。如今只剩部分区域,而泉州开元寺,则挂着福建规模最大寺院的名号很久了。
寺庙不收门票,大门上挂的牌匾出自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之手。寺内殿宇非常规布局,并无大雄宝殿,钟楼鼓楼也没有,右侧为药师殿、铁佛殿,左侧为罗汉堂和观音苑,庭院里两株大榕树硕大茂密,让寺内显得紧凑许多。
药师殿内供奉着可以消灾延寿的药师佛,这是寺内主佛。开元寺以药师佛为主佛始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药师殿里所抽的签便是药方。
开元寺自古有就医治人的传统,建国后创建了当时国医院,医院。在观音苑里,依旧保留有救治病人的殿堂。
药师殿之上为灵源阁,是为纪念空海大师而建的殿宇。空海大师与福州的渊源颇深,当年大师披荆斩浪来到大唐,第一个抵达城市便是福州,寄居之地便是开元寺,大师一边在福州探讨佛法,一边寻找进入长安的机会。
空海在开元寺待了1个月,期间写了一首诗《灵源深处离合诗》:“蹬危人难行,石硷兽无升,烛暗迷前路,蜀人不得登”,开元寺也成了空海“入唐首刹”。
寺内立有空海铜像,要比真人比例大一些,身高2.8米,重1.3吨,大师身着布衣,手握禅杖,脚蹬草鞋,面容坚毅,一副不到长安不罢休的神态。
泉州开元寺的镇寺之宝为东西石塔,福州的则为一尊铁佛--阿弥陀佛坐像。
此佛像铸于年,为国内罕见的北宋时铁佛像,内部中空,高5.3米,宽4米,重达50吨。巨佛是用蜡铸法浇铸的,浇铸地点就在寺内的枯井里。福州古时别名冶城,以冶铸著称,这尊铁佛便是冶炼水平的见证。
铁佛存于铁佛殿内,门前楹联写着明末举人的诗句:“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
观音苑内摆放了许多观音像,皆有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每尊观音像姿态皆不同,或屈指作法,或静心打坐,一佛便是一景。
休息的石凳为观音的手,手掌为墩,手指为靠背,坐在这样的石凳上,想必都不敢乱动,只得安安静静地正襟危坐了。
比起泉州,这里游人不多,外地游客很少踏足,多为当地人来上香,寺内安静平和,弥漫着淡淡香火味。如果到福州玩,可以到此看一看,感受唐朝皇家寺庙的厚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