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先生在《府城》一文中说过:
老家府城,旧时相等于日本的京都,到处古迹。
作者:XXX
旧时潮州城,恰恰印证了蔡澜先生的话。三元塔、湘子桥、古城墙、太平街、青龙古庙......在某个转角处,不经意间,便有种世外桃源记般的豁然开朗: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所知过去的潮州几乎是听老人家们茶余饭后的闲谈,而约翰·汤姆逊,这个维多利亚女王御用摄影师,这个外国人,却让我真正看到了潮州的历史。-年,历时五年,他用相机记录下中国的大好山河,潮州府有幸记录其中。
年,清同治九年秋,约翰·汤姆逊踏上潮州,他拍的第一张照片便是三元塔。多亏了他,当代人有幸看到被地震震塌掉塔顶的完整三元塔。这仿佛是时空穿梭,让我们相信有“时光机”的存在,潮州历史影像,就从年秋开始。
约翰·汤姆逊镜头下的三元塔
约翰·汤姆逊年期间在潮州所拍四张照片之一,此照也是潮州最早的照片。三元塔在潮安县江东镇井尾乡鲤鱼山上,隔江与猫头山对峙,濒水数丈,洪峰季节,江水汹涌湍急,人谓“急水”,故塔也有“急水塔”之称。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年),竣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年)。于公元一九一八年戊午潮州地震时遭严重破坏,震掉塔刹宝葫芦及一层半,但五层以下尚完整。
汤姆逊拍完三元塔后,逆流而上,看到了凤凰塔。
约翰·汤姆逊镜头下的凤凰塔
凤凰塔得名于与之隔江的凤凰台,而右临韩江支流北溪旱时溪水常涸,俗名“涸溪”,故此塔又称涸溪塔。约翰·汤姆逊,于年秋途径拍摄。
约翰·汤姆逊另外的两张照片是关于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这也是该桥最早的影像记录,也让我见识到原来桥上可以住人!
约翰·汤姆逊镜头下的湘子桥
相片收录于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一书中的《潮州府的桥》篇文里,摄于年。此桥是我们潮州人最引以为傲的湘子桥,又称广济桥。
第一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半世纪前宁静祥和的湘子桥,让我好奇的是桥墩上有两颗大榕树,这不禁然我打了几个问号——何人种下榕树?榕树是如何扎根桥墩中?这榕树该有大?等等。第二张照片我们可以发现,桥墩上屋子里的及远处岸上都站着吃瓜群众,人们熙熙攘攘挤出身子。约翰·汤姆逊在《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书说道:“我正好在我们小船停靠的岸边不远处拍照,一大群人喊着向我冲过来。”原来当时潮州人们没见过摄影,误以为约翰·汤姆逊是在施展某种邪术,会不利古桥和桥上的人们。
“一里长桥,一里市”,与约翰·汤姆逊迥然不同风格的市井繁华下的湘子桥,也被一个外国人记录了下来。
年的湘子桥
该照片作者未详,照片上有一段文字:ThebridgeinFuidschuwasdestroyedbyChinesewhoresiled.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潮州府的桥被毁坏后又被中国人重新接回。”呵呵!我只能笑而不语。
细看照片,停靠在联桥旁的乌篷船似乎是移动的菜市场,人们应该是住在船上,靠着运送商品为生。桥上络绎不绝的人来人往,有担着扁担叫卖的,有空手赶集的,我们似乎能听到喧嚣的闹市声。
历史上湘子桥是闽粤要津,必经之路,也是水陆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亭阁,韩江上的商税在此收取,桥上桥下因经济繁荣而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鉎牛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这是铸造于清雍正年间的鉎牛的近景照片,它被毁于文革时期,但也有说法是毁于大跃进时期,被拿去大炼钢了。
从约翰·汤姆逊于年拍下潮州第一张照片算起,此后二三十年间,也一批过境潮州的传教士,他们为潮州留下珍贵的照片。
传教士礼荷莲镜头下的葫芦山
葫芦山后因山脚下建西湖公园,亦称西湖山。此照片是英国女传教士礼荷莲约年前拍下的,旧时人们生活困难,潮州城又小,城里死人后只能往就近的葫芦山上埋,遂成乱葬岗,这很好的诠释了潮州那句俗语:“什过葫芦山”,密集恐惧症的孩子请绕道。
辛亥革命以降,其间日本佛学教授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到访潮州时细致记录下开元寺、韩文公祠等。
克里斯·保罗(美国,CresseyPaul)摄于-年间的潮州开元寺大雄宝殿
常盘大定(日本)和关野贞(日本)摄于年1月3日的潮州开元寺陀罗尼幢
潮州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年),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盘大定(日本)和关野贞(日本)摄于年1月3日的潮州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
摄于民国年间的潮州涵碧楼
涵碧楼始建于民国十一年(年),年,“八一”南昌起义军入粤,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经潮州转战潮汕各地,第三师司令部设于涵碧楼,建立临时的红色政权。
,潮州府全景
年,刚落成时的圣母进教之佑大堂
圣母进教之佑大堂,俗称时钟楼,始建于年,历经19年完工,是罗马天主教在潮州的哥特式教堂,原规模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圣心大教堂。文革时期上层钟楼被毁。
斯托布·艾玛(StaubEmma)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潮州太平路上的理学儒宗坊
明清二代,潮州城建立了众多牌坊,据史料记载,仅太平路就有39座,如今被称为牌坊街。上世纪五十年初,这批珍贵的牌坊因历史原因被拆除,年修复了其中的22座牌坊。
在日益浮躁的当代下,我们能否找回旧时的平静?
何为家乡,就是宁可自己吐槽“她”千万遍,也绝不允许他人有半个诋毁“她”的字眼出现,这种“蛮狠霸道”之理,也许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和大多数潮州孩子一样,直至读大学才算是离开潮州这片故土的我。说起潮州,这养我近20年的地方,原本以为再熟悉不过,可惜我错了,翻开历史相册,让我重新认识“她”。
END
ps:图片均偷自《旧影潮州》一书,感谢作者丁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