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09-13北晚新视觉北晚新视觉北晚新视觉
来了您呐(点上方)里面请~
如今遇到个同名同姓的人已经不算新鲜了,不过城市大了,什么地方都有,地名“撞脸”也屡见不鲜。
拿咱北京为例,好多人随口都能说出几个同名的地方,什么豁口、八里庄、北苑……不过不数不知道,北京城地名“撞脸”的还真不老少!
写在前头:↓鉴于地图会显示同地区车站、居民区等多个标识点,因此请以该区域的整体范围参考即可。
图片点击可放大
按距离
西城的三里河和海淀的八里庄都临近钓鱼台,秋天的银杏大道很是漂亮~
三里河
西城区的三里河,这个是指距金中都北城墙三里,这里曾是金代的引水渠;而东城区的三里河在珠市口方向,是一条距正阳门三里的河。
四道口
道口是指铁路交叉口。北京有两个四道口:分别在西直门外明光村附近和白石桥南。白石桥南是从西直门往西数第四个铁路道口;而明光村附近的是从柳村(京包铁路起点)往北数第四个道口(五道口、六道口同理)。
八里庄
朝阳区的八里庄,因为距朝阳门约八里,故名八里庄,俗称“东八里庄”。年北京公交规范站名时,根据民间称谓定名为“东八里庄”。而相对的海淀区定慧寺附近那个,就被称为“西八里庄”
十里堡(pù)
朝阳区十里堡,是清代雍正皇帝为了方便通州到京师运粮之需在这一带修筑道路,因为距朝阳门十里,故名十里堡;而顺义十里堡,从元代已有,后因距县城十里,在清代改称十里堡。
按功能
位于西单甘石桥路口的老佛爷百货
北苑
#北京“知名度最高”的重名之一#北苑,13号线的朝阳北苑,“苑”从“囿”来,原是皇家猎场,北京类似的还有西苑、南苑;但通州北苑(读yuán),源自清代通州(漕运)官员们效仿朝廷圈地分封而修筑的园子谐音而来。
太平街/桥
太平桥
太平街
叫太平桥的有三个相似的地名,很容易混#比如↑地图上就略混乱#:西城区二龙路附近的太平桥大街明代为河道,明清年间太平桥的位置在今辟才胡同西口外;陶然亭附近的太平街,是因为清代时这一带地洼、多湖水河源,故有太平桥,附近的街以桥命名;而丰台区的太平桥街道,临近莲花池,也以太平桥命名。
甘石桥
北京城地名里凡带“桥”字,必曾有桥:如天桥;再如甘石桥。西单北大街北段就是甘石桥,以街中有座甘石桥(在今辟才胡同东口)得名,现桥已埋地下;同样广安门外也有座桥,据说因桥面有大石从未被淹过,故名“干石桥”,后谐音为甘;又有说过去往菜市口问斩的死刑犯须从此桥过,故名“赶尸桥”,后雅化为甘石桥。
甘水桥
这个名字不难猜,与“吃水”有关。旧时安定门外和德胜门内分别有甜水井,水质甘甜。又恰巧有桥,元明以后便有了甘水桥的名字。
五路居
但凡说到北京地名中带“居”的大多早年曾有茶馆、饭馆字号。海淀区的五路居是早年五位结拜兄弟合开茶馆,名为“五路居”;朝阳区的五路居来历说法不一:有说姓武和姓陆二人开的茶馆“武陆居”的谐音;也有说因附近有财神庙供奉着五路财神而来。
半壁店/街
叫“半壁店”的
叫“半壁街”的
#也是让小编搞了很久的……#半壁店多是“半边店”谐音而来,大约出现在明朝,指一座整间房屋一半做店铺一半做居住,或者半店半厂。“半壁店”多的街道被称为“半壁店街”,村落被称为“半壁店村”,以此类推。所以叫半壁店的地方很多:朝阳、顺义、海淀、通州、大兴甚至房山都有半壁店。
梆子井
梆子井,听起来是跟水井有关?没错。早年的“梆子井”,井边通常挂个汲水的梆子(木勺),用来给过往的行路人到井边汲水自饮。现在井消失,只剩下地名。因为是“免费饮水区”,所以有不少地名都叫梆子井,比如朝阳区三间房、丰台区右安门外、海淀区四季青镇等等。
高井
顾名思义,自然是有“高高的井”之类#如此简单直接#,比如朝阳区高碑店的高井村,传说村内有一眼建在高处的井,从井台上看水面可以倒映出朝阳门城楼,就有了“高井”的叫法;再如西城区的高井胡同也是因井而得名……
按地点
北河沿大街附近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公主坟
只知道地铁一号线公主坟站?其实北京至少有六七个“公主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顺便,清代公主/格格/郡主不是一回事~别被电视剧误导~#复兴门外的是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海淀区西洼也有两位:分别是皇太极的公主(还有个姐妹在朝阳区草房)和咸丰帝的公主;朝阳区来广营是道光帝的公主;安定门外是恭亲王奕?的女儿;还有顺治帝的公主在房山长辛店附近;乾隆帝的公主在昌平沙河镇西南。#对,就是和珅的儿媳妇#……
关厢
其实早年关厢可以说是重名率很高的地名。过去城门又叫“城关”,城门外大街及其附近地区都称为“关厢”,也就是泛指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居民聚集地。可惜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很多城楼消失了,关厢也就不见了。现在市区里仅存的只有德外关厢、广安门外关厢和广渠门关厢了。
北河沿
河沿,顾名思义指河边。东城区的北河沿是指御河南下,直抵东长安街,这一段以前称作东安门河沿,后来又以东安门为界分为南、北河沿。无独有偶,在海淀区圆明园旁边的清华西路也有个北河沿。
黄庄
套用下鲁迅先生的文字:北京城有两个黄庄,海淀的一个是“皇庄”,石景山的一个也是“皇庄”。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皇家的就是“皇庄”。清代“皇庄”不在,但名字留了下来,再后来就谐音成了黄庄。
豁口
顾名思义,“豁口”是在城墙上扒开的,除了城门以外供人和车辆穿行的出入口。要说北京城的豁口就太多了:比如北三环的祁家豁子,是明朝在元大都土城墙扒开的豁口;清末左安门附近又开了供卢汉铁路穿行的豁口;解放前建国门、复兴门也有了豁口;解放后又依次有了东直门北小街、陶然亭、劲松、武定侯、左安门东、宣武门、永定门、雍和宫、范家胡同、东总布、东直门、广安门豁口……性质都是一样的。如今只剩下新街口和北小街还留着豁口的名字了。
古城
#最后这个厉害了#知道石景山的地铁古城站,您知道顺义和通州的古城吗?还都是货真价实的“古城”!顺义古城是唐代的顺州城,可惜至今只遗留一座开元寺和顺州城垣的一角了;通州古城就是去年新闻里那个出土的西汉路县古城(后因临潞水改称“潞县”)遗址。
上面给大家列出了北京城区内的“撞脸”地名,其实在各郊区县还有一些。您都听过哪些“同名同姓”的地儿,典故是什么?不妨评论里分享给大伙涨涨学问吧!
来源:北京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