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朱红色的瓦、金灿灿的墙,说起佑民寺,相信老南昌人都知道,这里是寄托无数南昌人心愿的地方,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兴盛于唐朝,自创建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记者走访佑民寺将揭开这座千年古寺的前世今生。
佑民寺始建于多年前
5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民德路和苏圃路交会处的千年古寺——佑民寺,两尊威严的石狮紧守大门,朱红色的瓦铺遍寺内大小建筑。漫步其中,禅意小景、绿地、牌楼、景墙等景观随处可见。
进入寺门,一座门楼式琉璃瓦杏黄墙建筑矗然而立,屋脊上“风调雨顺”几个正楷大字,与门楣上“佑民寺”匾额相映成趣。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色彩鲜明耀目,富有时代特色、民族风格。殿后场地里六棵几人合抱的大樟树,老枝虬曲,却生意盎然,使人联想到寺院历史的悠久。
据了解,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兴盛于唐朝,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佑民寺原名大佛寺。《南昌府志》载:南朝梁代豫章王师葛鱏住宅东南有蛟井,天监年间(—),井中“蛟斗甚激,豫章王萧综造大佛一尊以镇蛟龙。”至梁代太清初年(),葛鱏捐出宅舍,供奉大佛,因称“大佛寺”。唐代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一度供过唐明皇铜像。以后曾称上蓝院。宋代先后改称承天寺、能仁寺。明代称永宁寺。清代顺治年间,寺已毁千战事,重修后改名为佑清寺,民国年间再次重修后才改名为佑民寺,沿用至今。
佑民寺迭修迭废,历代规模不尽相同,但常有殿堂阁室达几十处之多,且均供奉大佛。解放后寺的后殿仍保留有铜铸佛陀立像一座,身高约10米,重余斤,甚为壮观。过去江西有民谣说:“江西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就是指这尊大铜佛而言。地方人引以为自豪的心态溢于言表。可惜十年动乱中已被熔毁,殿堂等也大多坍塌无存,现存少量建筑,保持清末民初风格,并进行了一定修整,作为僧舍等用。
规模已不到唐朝辉煌时期的百分之一
据悉,佑民寺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完整的寺院。据《重修佑民寺碑记》上记载,佑民寺历史上曾经规模浩大,寺院前至八一广场皇殿侧路,后至下沙窝,整个东湖都包括在佑民寺内,不可不谓之宏伟。而且,以前的佑民寺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骑马关山门”,亦可反映当时佑民寺规模之大。
佑民寺规模约为八九千平方米,寺内分为主殿及侧殿两大建筑群。主殿内的建筑包含了山门、天王殿、铜佛殿、大雄宝殿、法堂等,而侧殿内的建筑有尊客寮、客堂、大寮、库房、观音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等。
辉煌时期的佑民寺,经历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更替,受战火的波及,佑民寺时毁时修。由于各种原因及南昌老城区用地限制,佑民寺规模已不到唐朝辉煌时期的百分之一。原本佑民寺有主殿、左侧殿、右侧殿,后来右侧殿已不复存在。
佑民寺与朱元璋的故事
佑民寺虽始建于南朝,但真正成为名扬海内的大刹,还是在唐代。史载唐代大历四年()开始,禅宗著名僧人、南岳派怀让禅师的嫡传弟子道一,由南岳衡山从怀让处得法后来开元寺(即今佑民寺)开设道场,广收僧徒,弘传佛法。先后培养弟子多人,这些弟子后来都成为一方宗主的高僧。道一本人也因俗姓马,被佛门弟子尊为马祖,又称马祖道一。他思辨敏捷,机锋犀利,广接徒众,推动了禅宗的发展。道一也因此被推崇为该寺的开宗祖师,原寺侧还有“浴室寺”,相传即就道一沐浴处所建,今已不存。
佑民寺还有一段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据传朱元璋在江南屡战得胜,入南昌城后,便装私访,进入寺内。朱元璋原是沙弥出身,举止行径,引起了寺僧的好奇,反复探问姓名,朱元璋被问得厌烦,提笔在殿壁上留诗曰:杀尽江西数万兵,腰间宝剑血留腥;野僧不识山河主,只管叨叨问姓名。题完,拂袖而去。寺僧们推敲后,得知原委,个个吓得伸舌咋腮,张不得口。这时,正好有位云游僧在寺里挂单,读了壁上的诗后,见众僧面色有异,灵机一动,对众僧道:“别急,小僧有一法。”说着,也题诗一首于朱元璋诗下;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惟恐鬼神愁;好将江水频频洗,犹有毫光射斗牛。
朱元璋原想惩处寺僧的,但见壁上的新诗后,叹道:原来寺里还有高僧,于是消怒而去,后来还同意重修寺庙。传说归传说,但当时朱元璋在鄱阳湖一带鏖战经年,到过南昌,访过寺庙也是有之。(记者胥岩收集整理喻云亮/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