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社福建省文物局合办
年第21期
释迦文佛塔
文物名片
释迦文佛塔
南宋释迦文佛塔位于莆田广化寺,寺内文物众多,还有北宋的石经幢、清代的大雄宝殿等,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
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坐西朝东,背靠凤凰山麓。凤凰山别称南山,因此世人常称南山广化寺。在广化寺的后山上,生长着几十棵松柏树,有些树龄已达上百年,甚至数百年,苍翠挺拔,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据考证,广化寺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初名金仙院、金仙寺,后更名为灵岩寺。在唐武宗灭佛时,寺院惨遭毁坏,直到唐宣宗兴教复寺,才在禅宗南岳系无了禅师的主持下恢复重建。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光义赐名广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年,广化寺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如今,整座寺院由殿群、院落、楼阁、庑廊组成。
释迦文佛塔以佛号命名,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而且塔上镌刻着许多官方元素,说明当时的莆田和广化寺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地位。在宋代,广化寺距离白湖港约1公里,而释迦文佛塔高出地面二三十米,正好可以作为兴化湾海域船只的航标塔,记录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点点滴滴,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前世传奇
千年古塔莆仙瑰宝
讲述人陈文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古建筑专家)
南山广化寺之释迦文佛塔在《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南山志》中均有文字记载。从石塔的结构看,每层柱头铺作、补间铺作的做法和形制,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极为罕见,为研究古代仿木石构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载体。
释迦文佛塔位于莆田南山广化寺东侧,又称广化寺塔。整个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石筑,呈八角状,五层五重檐通高近30米。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释迦文佛塔的确切建造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根据塔上第二层背面门洞边框上的题记,“乾道元年改元清明日毫社张景挈家同登”字样,以及石塔的整体外观、构件式样推断,该塔最晚为南宋乾道元年(年)前就已建成。
根据实测,石塔及周围石埕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塔基面宽厘米、须弥座高80厘米;一层外廊设勾栏板高78厘米。从第一层至第五层,每层塔身外径依次为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塔身高每层依次为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外檐柱头铺作立面高每层依次为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
石塔朝东南,整体由须弥座和塔身构成,全部采用花岗岩石密缝制安,三凿面层。
须弥基座为八角形,束腰八面雕有狮子滚球和花卉,每个角束腰处雕着金刚力士。须弥座上回廊外侧设石构勾栏,外面层满雕海水卷云纹样。基座的南面设六级石阶,由塔埕通往塔座上一层外廊。
每层塔身都有八个面,半浮雕罗汉、弟子、菩萨立像。柱头以上,叠涩栱出跳,每个栱头都半浮雕上佛教图案纹饰,有朵云、牡丹、凤凰、菩萨、妙音鸟飞天等。
塔身八角瓜楞形连礩柱,皆露三面瓜面。柱上置栌斗,栌斗口上出华栱,上置齐心斗,再承一个下昂,昂上又出一跳斗栱。承上面戗角昂,柱头上呈一杪一昂再加一杪一昂的铺作。栌斗和齐心斗的斗欹皆有幽,斗底皆作皿板状。
从第一层到第五层,每层石塔的屋面雕筒瓦扇形状条石板塔檐,八个翼角戗脊雕龙状的鸱吻翅脊。第五层塔顶屋面装有相轮塔刹。塔心室层层筑有石阶,每层塔心室与塔心外回廊相互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石塔内部空间布局结构有所不同。进入第一层后,由塔心向北拾级而上第二层外廊,再从平面呈“丁”字形通道至二层。从第二层至第五层,塔心室内壁皆为正八面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塔身浮雕
今生故事
南宋宝塔:不惧“雷神”而患“水伯”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剑波/文卢德山/图)在阳光的照耀下,释迦文佛塔熠熠生辉,静静矗立,周围被成片的绿植环抱着,有一排2米多高的柏树格外显眼。
释迦文佛塔深藏文化底蕴。这座塔以佛号命名,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而且塔上镌刻着许多官方元素,说明当时的莆田和广化寺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地位。
广化寺脱胎于湖山书院,这是莆田文化始祖郑露三兄弟创建的一所学堂。自书院发展成道场后,广化寺成为传播佛学的文化基地,也成为莆阳释家文化的文脉。
在宋代,广化寺距离白湖港约1公里,而释迦文佛塔高出地面二三十米,正好可以作为兴化湾海域船只的航标塔,记录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点点滴滴,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在释迦文佛塔的塔身一层,可见多处浮雕及波斯献宝图案。其中,负重的侏儒力士或背坛,或扛象牙,或头顶果盘,栩栩如生,反映了宋代莆田海外贸易的盛况。释迦文佛塔承载着这段特殊的历史,因此被纳入莆田市海丝文物精品。
史料记载,莆田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其中,在释迦文佛塔建成后有7次,分别是南宋淳熙十三年(年)、元至正十九年(9年)、明成化二十二年(年)、明正德十五年(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年)、清嘉庆十四年(年)、清嘉庆十九年(年),产生巨大冲击力。
历经千百年风雨,释迦文佛塔整体上保存完好,这与其合理的力学结构息息相关——
在石塔内部,每层外廊进入室内都要先经过短距离的门道,再上四级台阶才到达室内地面,而通常塔室地面与同层外廊在同一平面上。由于室内地面比外回廊高,因此室内顶部都形成拱状券顶。拱形荷载能力的稳定性和刚度都比较大,增加了塔体的抗力。
石塔曾经也遭受过天灾人祸的考验,难免有所损坏,特别是塔身的浮雕部分,好在都能得到及时修补。年、年和年,福建省政府三次拨款,对石塔进行全面勘察和维修,目前已完成防雷工程,建立了安全监测系统。
眼下,释迦文佛塔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洪水。由于周边现代建筑的地基抬高,石塔的地势越来越低。如果发生台风大雨天,洪水就会倒灌滞留在塔区,对文物造成一定的威胁。
“释迦文佛塔是一个古建艺术的宝塔,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释迦文佛塔的资料库,需要更多有心人一点点去完成。”广化寺贤富法师如是说。
专家点评
莆田市文博研究馆员柯凤梅:
释迦文佛塔的塔身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浮雕,从罗汉立像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即可看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这些罗汉和菩萨或手施密宗结印,或手持铃杵等密教法器,无疑是研究南宋佛教密宗和文化艺术在东南沿海地区传播的宝贵实物资料。
莆田市文管办原文博馆员吴天鹤:
永嘉之乱后,陈、林、黄、郑、何、胡、詹、邱等中原八大姓相继来莆。隋唐之际,中原南渐入莆士族增多。从释迦文佛塔题铭中的众多姓氏可以窥知,至宋代,中原人士入莆已形成相当规模,成为当地社会生产活动的主要力量。
莆田市文管办文博馆员吴芳芳:
释迦文佛塔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都保留了历史原状,是福建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古塔,代表了东南地区宋代仿木构楼阁式石塔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佛教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播与兴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