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里,泉州为自己留下大量历史古迹,也留下了一部部建筑史、商业史、工艺史、科技史、宗教史、华侨史,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自己璀璨的文明。
目前,泉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位居全国前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全部五大类别,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分布之广泛,价值之突出,让人惊喜,也让人骄傲。我们从中梳理了一批重量级文保单位,其中前22个是10~14世纪“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代表性遗址。
泉州文保·知多少
“宋元泉州”22处代表性遗产
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创建于年,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唐代桑莲古树、北宋甘露戒坛、南宋东西双塔皆盛名在外,东西塔更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孪生石塔。飞天乐伎、狮身人面像等域外题材完美融入建筑之中,尽致展现多元文化与多种宗教艺术共存之景象。
地址
鲤城区西街号
清净寺
古寺临街而立,始建于年,仿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风格而建,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现存有门楼、奉天坛、明善堂等建筑和数根石柱、《敕谕》等多方碑刻,是宋元泉州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的物证。
地址
鲤城区涂门街中段门票
3元
泉州府文庙及学宫
泉州文庙及学宫始建于年,主体格局形成于年,西侧为儒家祭祀建筑文庙组群,东侧为州级地方教育建筑学宫组群,乃中国东南规模最大文庙建筑群,大成殿规制崇宏,陈列着众多文物,也映衬出泉州海洋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地址
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
泉州天后宫
天后宫创建于年,仍保存前殿后寝、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等依次分布,亦设有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恢宏富丽,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格最高的妈祖庙,也是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
地址
鲤城区南门天后路1号
德济门遗址
原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创建于年,沿用了近年,保留着13世纪以来多次拓建、重修的历史遗迹,曾出土了南宋修城官砖、宋元外来宗教石刻、明清瓷器碎片等文物,确证了10-14世纪泉州高度繁荣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地址
鲤城区天后路天后宫前
市舶司遗址
年,泉州市舶司设立,便利海商,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其遗址出土物既有本地窑产品,也有来自外地窑的瓷器,佐证了泉州港的繁荣,而市舶司也成了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古海关遗址。
地址
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水门社区
南外宗正司遗址
南外宗正司是年以来迁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体的管理机构,已发掘出三处建筑基址、一处水岸设施、一处沿岸道路及建筑构件、瓷片等文物。“官”字砖、19瓣莲花纹瓦当等构件佐证了其或与南宋高等级官署建筑有关,活化了古城历史场景。
地址
鲤城区古榕巷60号院内
顺济桥遗址
顺济桥由南宋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造于年,因邻近顺济宫,故名之。营建时,采用了“筏形基础”法,史载长约余丈,宽1.4丈,成为旧时连通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而今仍存船形桥墩及桥墩遗址约30处。
地址
鲤城区(泉州城城南)晋江江面
老君岩造像
老君岩造像凿刻于宋代,系以一块天然巨石人工雕凿而成,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老君席地而坐,右手凭几,左手扶膝,双腿盘屈,面目和蔼,静观众生,见证了清源山唐宋时期道教文化的兴盛与发达,彰显出泉州独特的历史文脉。
地址
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南麓门票
70元
伊斯兰教圣墓
依山而筑的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一圏半月形的回廊环抱着两座石墓,安葬着两位7世纪来泉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墓旁立有元代阿拉伯文重修碑、“行香碑”,回廊下及挡墙壁中存有7方历代碑刻,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
地址
丰泽区东湖街道圣茂村灵山南麓门票
15元
真武庙
宋时,真武庙依山而筑,年晋江知县韩岳所立的“吞海”碑如今立于台地之上,真武大殿内敬祀真武帝君,素有“南武当”之称,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祭海保航的重要遗迹,如今仍保留着祭海祈风习俗,尽显宋时风韵。
地址
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石头山麓
江口码头
位于晋江北岸,现保存有文兴、美山两处古渡及一处宋代古船遗址,始建于宋元时期并沿用至20世纪,是古泉州沿江集群商业码头之一和古泉州城区与港区水陆转运的枢纽。
地址
丰泽区法石社区
洛阳桥
年,蔡襄主持修建起这座中国现存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跨海桥梁,于年建成,首创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桥、种蛎固基的造桥技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桥中罕见纪年文物“月光菩萨”庄严凝重,与古桥一同见证了泉州宋元海上贸易的辉煌盛况。
地址
洛江区万安街道与台商投资区洛阳镇
六胜塔
始建于宋政和年间(-)的六胜塔屹立于蚶江金钗山之上,通高36.6米,由花岗岩砌筑成的塔身浮雕金刚、力神等佛教形象,雄伟古朴,为刺桐港的重要航标塔,反映了泉州海外交通的繁盛,见证了泉州海商雄厚的经济实力,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地址
石狮市蚶江镇金钗山
万寿塔
万寿塔,又称姑嫂塔,耸立在宝盖山顶之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年),为花岗岩砌筑成五层八角仿木楼阁式塔,通高约22.86米,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长久以来,姑嫂登塔望海盼亲人返航的动人传说,成为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
地址
石狮市宝盖镇宝盖山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是泉州湾的外港码头,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据传是8世纪初由著名航海家林銮所建,构造科学,历久耐用,桥基周边曾出土宋元时期的瓷器残件,成为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鼎盛的珍稀物证,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地址
石狮市蚶江镇石湖半
安平桥
安平桥建成于年,运用“候潮架梁”法与“睡木沉基”法架设而起,桥长五华里,建有瑞光塔、海潮庵、听潮楼等诸多附属建筑,为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亦反映出泉州海洋贸易带来的繁荣与财富。
地址
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初为草构,于年改建为石室并雕凿摩尼光佛造像,凿刻时巧用岩石的天然色调,令石像的脸、手、纹饰各具色彩,是目前世界仅存的摩尼光佛石造像。寺周曾出土“明教会”褐釉碗,保存有纪年记事崖刻,彰显出泉州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地址
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东麓
磁灶窑址
磁灶窑址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古窑址群。南朝至清代(6-20世纪)的26处窑址多分布在梅溪两岸,以金交椅山窑址、土尾庵窑址、童子山窑址保护较为完整,出土陶瓷多为青瓷、酱釉瓷,釉色丰富,为典型的外销器物,现存于金交椅山窑址旁的泉州古代外销博物馆内。
地址
晋江市磁灶镇
九日山祈风石刻
踏遍九日山东、西峰,寻见78方宋代以来的石刻,其中,10方石刻详叙了泉州提举市舶率幕属来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之事,最早的为年,最晚为年,是仅存的古代政府有关航海事宜的国家祭典的真实记录,佐证了宋代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史绩,印证了宋代泉州港同海外诸国的海上贸易和人民交往的史实。
地址
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门票
25元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安溪青阳曾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职铁场之一,11世纪时,冶铁业已极为兴盛。下草埔遗址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包括冶炼遗址、古矿洞、祖屋遗址、古道及为冶炼提供薪材的山地等,年代集中在10-11世纪前后,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
地址
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南米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
德化窑址遍布德化县,县城周边已发现宋至明古窑址42处,尾林-内坂窑址发现7座窑炉及窑业遗存,屈斗宫窑址发掘出一处元代分室龙窑遗址。德化窑产品以青白瓷、白瓷为主,且在海外地区多有出土,既反映出德化窑炉技术之精妙,也证实了德化窑瓷器曾是外销瓷的杰出代表。
地址
德化县三班镇、浔中镇
其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淮关岳庙
始建于宋代,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宫殿并排而立,屋脊剪瓷龙雕,造型精巧,雕饰精美,堂皇富丽,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千年来,关岳庙香火不息,是关公信仰六大祖庙之一,也成为闽南朝圣的一方重要沃土。
地址
鲤城区涂门街号
亭店杨氏民居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年建成,占地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开间,“五梅花天井”的独特布局丰富了院内空间,雕刻、漆画、灰塑剪粘等技艺都堪称一绝,文人墨宝盈门,尽显闽南建筑文化内涵,是闽南传统“皇宫起”民居之杰作。
地址
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
李贽故居
李贽(-年),福建泉州人,故居素朴典雅,正厅堂尚保持清末修葺的建筑格局,现辟为纪念馆和泉州李贽学术研究会,厅内悬挂李贽画像,庭院中伫立着李贽半身铜像,厅中展橱展出李贽年谱、著作和史料图片等文物史迹,向观瞻者展示着李贽博大精深的思维和舍身追求真理的一生。
地址
鲤城区万寿路号
崇福寺
崇福寺建于宋初,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佛教“三大丛林”,殿堂巍峨宏敞,规制风格独特,前为弥勒殿,中为大雄宝殿,后殿供奉着千手观音,寺内仍存“镇山三宝”:泉州最早石塔应庚塔、明代铜钟和能供千人饭食的千人鼎,另有两尊刻工精细的宋代石雕像,佐证了崇福寺曾是南禅宗寺院。
地址
鲤城区崇福路中段
崇福寺应庚塔
应庚塔建于北宋熙宁元年(年),塔高10.9米,底周8.16米,八角七层,每面雕刻佛像,直棂窗、海棠纹、平座勾栏等皆带有北宋初期的建筑特征,塔中亦曾发现众多珍贵文物。塔身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相传有“应利欹斜”之灵,故名之。
地址
鲤城区崇福路崇福寺藏经阁北侧
承天寺经幢
承天寺石经幢经考究,被推断为宋代所建。其通高约7米,13层,八角形底座厚重有力,共7层,高3.5米,幢身也作八角形,每面0.20米,高1.50米,刻尊胜陀罗尼经,造型饱满,雕刻精致,风格独到,既能观见宋代建筑雕刻技术的高妙,亦能见得佛教文化之幽深。
地址
鲤城区南俊路36号承天寺文殊殿前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自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土坑村中建起40多座古大厝,现存有27座,自南到北依地势成8排,形成四横五纵的街巷格局,座座屋脊高翘,饰以砖、石、木等精美雕刻,以刘端弘大厝、刘开泰府邸、白石宫等最具代表性,是明清泉州海外贸易、港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地址
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
景胜别墅
景胜别墅建造自年,远望姑嫂塔,面临深沪湾,规模宏阔,为面阔五开间四周带回廊的四层楼房,别墅式的设计空间宽敞舒适,中西方建筑风格、建筑材质交融运用,艺术感染力强,是近现代华侨建筑的典范,亦珍藏着深厚的华侨文化和拼搏记忆。
地址
石狮市宝盖镇龙穴村
陈埭丁氏宗祠
祠堂始肇于明代,清代重修四次后呈“回”字形结构布局式,融合了伊斯兰宗教元素和闽南传统建筑风格,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祠内陈列有图像、照片、谱牒等,是回汉两族互敬互助、文化交融重要见证。
地址
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
施琅宅、祠、墓
建于清初的施琅宅承袭了明代建筑简朴明快、雍容大方的遗风,施氏大宗祠与之并排而立,始建年,砖木结构,黑柱红檐,依旧严整华丽。施琅墓依山而建,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与10公里外的墓道碑远远勾连,是闽南地区最大的清代墓制。
施琅宅、祠
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施琅墓
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
庵山沙丘遗址
庵山是一座大型的青铜时代沙丘聚落遗址,地层保存完整,沉积序列清楚,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直至清代,前后长达多年之久,出土有陶器、石器、青铜器、贝器等遗物,5件石范残片的发掘填补了福建青铜时代冶铸史考古的空白,是目前东南沿海地区该时期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沙丘遗址。
地址
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颜厝村民小组东北侧
徐维耕/摄
安海龙山寺
寺宇始建于隋皇泰年间(-),巍峨古朴,内庭之间以庑廊、天井、拜亭相连,幽深而开阔,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尤以“明代千手千眼观音、清代岩盘龙柱、钟鼓楼”之三绝而享誉千百载,绵延香火也随着安海商贾的足迹而远播海内外。
地址
晋江市安海镇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
施清凉/摄
西资岩石佛造像
三尊依崖壁雕琢而成的石佛造像立于岩寺内,阿弥陀佛居中,左右分列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像前两侧雕有护法、天师各一尊,像后均刻有圆形头光及卷云纹,雕刻工整而秀丽,是古代造像艺术的经典之作。
地址
晋江市金井镇岩峰村西资岩寺内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大殿内,弥陀、观音、势至三尊石佛依崖雕镌于南宋嘉定九年(),均通高6.9米,形象丰腴,为泉州现存最大的石雕佛像。寺内石壁上刻有一“心”字,寺周另有“泉南佛国”“崧岳降神”“宝藏”等诸多摩崖石刻,将古寺的人文之美彰显淋漓。
地址
晋江市东石镇岱峰山
南坑窑址
由南坑窑址和寮仔窑址组成,宋元时期的窑址遗迹分布有20多处,面积约达20万平方米,采用龙窑式窑炉烧造和匣钵正烧法,出土瓷器以“珠光青瓷”、青白瓷为主,工艺卓绝,是闽南地区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窑群。
地址
南安市东田镇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古民居于年至年间兴建,如今20余座百年古厝严整布局,雕饰精美,闽南红砖大厝飞燕落脊,蕃客楼中西合璧,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技艺成熟精湛,各处楹联题字蔚然大观,百年历史承载其中,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地址
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
张志发/摄
五塔岩石塔
五塔岩寺依山就势,五座宋窣堵坡式的石构塔呈一字型列于寺前悬壁间,塔高五米有余,塔身作三层,一层刻有文字,二、三层为鼓形,三层浮雕佛像,各塔佛像姿态各异,塔刹作葫芦状,造型古朴之中亦显精巧。
地址
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五塔岩寺前
南安林氏民居
古厝群落成于清光绪年间,拥地多平方米,通长多米,宗祠、正屋、叠楼、书房等建筑并列而立,各厝主次分明,“南洋建筑装饰风格巧妙地融入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之中”,精致别雅,是我国清代闽南地区华侨建筑的优秀代表作。
地址
南安市省新镇满山红村
南安中宪第
始建于清雍正六年(),占地平方米,别称“九十九间”,有大小厅堂11间,房间81间,五进宫殿布局有律,外有前埕后厝,内有光厅暗屋,附设书轩、演武厅、梳妆楼、花园等,曲径通幽,是研究闽台关系史和闽台古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地址
南安市石井镇石井居委会
观山李氏民居
20余座古民居错落于“双流”沿岸,建成于清中、后期至民国,以功藏厝、成器厝、番仔楼等保存较为完整。砖木石雕琳琅满目,名家题刻熠熠生辉,闽南式、南洋式、苏联式、民国式的民居各具风格,中西方文化亦在建筑之中和谐交融。
地址
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
惠安青山宫
始建于北宋初期,背靠青山,风景绮丽,山门、两廊、前殿、后殿依中轴线分布开来,东侧为文昌祠,西侧是英烈祠,规制完整,留存着宋代建筑风格,主殿内供奉“惠安境主”灵安尊王张悃,青山王信仰正是从这里分灵至海内外。
地址
惠安县山霞镇大青山麓
安溪文庙
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现存建筑基本保留康熙年间重建之规制,泮宫、照墙、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分布有序,集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大成,被誉“名冠八闽”“秀甲东南”,是我国南方县级文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地址
安溪县城南隅(今大同路东侧)
李光地宅和祠
新衙规制严谨,旧衙雕饰繁复,保留有康熙皇帝表彰所赐匾额、雍正《谕祭文》,贤良祠、问房大厝尽显书香雅韵,四处古厝共同组成了李光地宅和祠建筑群,也一同传承着文脉与家风,是研究清初历史、康熙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地址
安溪县湖头镇湖二村
安溪土楼(西坪土楼)
安溪土楼,又称西坪土楼,由南岩泰山楼、映宝楼、聚斯楼组成。聚斯楼建于明代,以生土夯筑为回形三层建筑,是目前福建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土楼。映宝楼建于年,楼内保存有制茶土灶多个,泰山楼依山筑于年,采用外环廊式设计,建成石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见证了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历史。
地址
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平原村、南岩村
永春文庙
宋庆历年间(-),永春文庙始建,屡经修建,如今以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等构成这片雄浑古朴的建筑群。庙前右立一方下马碑,大成殿前的四根石雕龙柱堪称一绝,殿内正祀孔子,留下的文化痕迹至今洗礼着后来人,是福建省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州级文庙。
地址
永春县桃城镇桃城路40号
魁星岩摩崖造像
南宋时,佛像依托天然巨石雕琢于魁星山的崖壁上,中为阿弥陀佛,左为大势至菩萨,右为观音大士,佛像高3-4米,造型生动,丰腴圆润,衣襟飘逸,雕工之细腻,堪称我国民间摩崖石刻上乘作品。
地址
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魁星山崖壁之上
永春福兴堂
福兴堂为爱国商人李武庸、李武宗兄弟于年兴建而成。正门、天井、两厢、正厅、护屋布局有序,是典型的闽南民居建筑。建筑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均为手工雕刻,做工精细,形象生动,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书法绘画更显大家气派,近代著名画家李霞,书法家郑翘松等都在此留下了墨迹和画卷。
地址
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
内容来源: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