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泉州有位大叔,是个画家。
他去北上广、苏杭、南京写生时,
看人家都有个八景十景的,
心想,泉州那么美,怎么就没这种名头?
于是,
他自己踩着自行车东奔西跑,
用画笔留住了年“泉州八景”的样子。
这八景,也是最早的泉州“一日游”线路。
他叫李硕卿,泉州人。
他的作品曾被确认为国宝,不得任意流散于国外
后来流传很广的“泉州八景”,就是他选的。
比如“小山丛林”(朱熹讲学的小山书院)的这个样子,你是再也看不到了。↓↓↓↓
现在的小山丛竹孤零零的就剩一块石碑和一牌坊。
碑上载: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后人思恩,即在其“种竹建亭,讲学其中”之处以朱熹手书刻石、立坊以纪念。
当时,李硕卿看到苏杭的“八景”“十景”都是摄影作品。他一开始也没想到要把八景画成画。
身为泉州市人大代表和福建省政协常委,他尝试通过提案,让政府部门能出面组织评选泉州八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想了许久,李硕卿才决定用国画的形式勾勒泉州美景。
既然决定自己干,时年47岁的李硕卿,就骑着自行车,到处采风。
选完点后,花了3个月时间作画。
你看,李硕卿当年画笔下的开元寺东西塔,周围绕着一圈的刺桐花,笋江桥下还有泛舟的场景。
东湖公园(下图)也在“八景”里。不要怀疑,当时还没有西湖公园呢。更确切地说,东湖公园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历史遗址。唐时起,此地就是宴游佳处,欧阳詹等八秀士常在那玩,所以名气就渐渐涨了。
下图这个地方,霍霍还真没认出来。是位于泉州城东郊的凤山,也叫东岳山。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兵攻打泉州时曾驻军于此。宋朝理学家朱熹曾赋《凤山诗》,盛赞此地春晓风景美如画。泉州少林寺就坐落在凤山上。
而60年景致基本没变的主要是清真寺和圣墓山的风动石。
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古迹。李硕卿的国画中画的就是墓前的天然巨石,这一巨石因为风吹欲动,手推能晃,被称为“风动石”,上面有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刻的“碧玉毬”三个大字,所以这一景被命名为“玉毬风动”。
李硕卿当时到这个地方写生,遇上当地村民要把石头炸掉,赶紧骑车回去报告市领导,才使这一文物得到了保护,此景也留存下来。
▽现在的样子
最后一个景点是,为泉州三大名寺之一,崇福寺。寺中有宋建著名的应庚塔,因岁月风雨侵袭造成塔斜,有“泉州斜塔”之称。寺内原有明洪武十六年所铸巨型铜钟一口,相传钟声可达洛阳桥畔。
▽现在的样子
“八景”说完了,有没有人觉得有点怪怪的?
怎么没有闻名遐迩的洛阳桥和清源山?
△洛阳桥李硕卿的女婿郑祖庵80多岁时,特别就这点替岳父做了解释。他说,当时交通不方便,若游客要到清源山再到洛阳桥,估计一天的时间都游不完。“所以我岳父选的八景距离都相近,外来游客就能在短时间内游完泉州,这是他的初衷。”
难为李老先生想得这么周到。原来“泉州八景”不是随便选出来的,而是一条精心设计的“一日游”旅游线路。
霍霍特意查了李硕卿对清源山不仅没有偏见,而是偏爱到极致。他每年都要爬好几趟清源山,清源山主题画作很多,临终最后一幅化作也是清源山,有次在跟其他画家聊山水时,人人都在夸“黄山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结果,李硕卿就来了句“天下名山多清源居第一”。
可见,李硕卿当时是多么想推介自己家乡的景点,才忍痛放弃了清源山,挑了“一日游”八个景点,方便游客。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硕卿创作的国画作品《泉州八景》20万套,立即被抢购一空。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