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局长推荐丨神奇的柏乡汉牡丹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9/10

柏乡县城北十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叫北郝村,村西头路北,有一座始建于西汉时期的寺庙,庙名叫弥陀寺(今遗址尚存),寺院内生长有一株牡丹,牡丹旁还有一株芍药。两株花每年在谷雨至立夏节气前先后开放,牡丹和芍药的生长年龄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据查证比洛阳牡丹还要早几百年。据清康熙《柏乡县志》记载:“弥陀寺汉牡丹在县北郝村,汉牡丹枝繁叶茂,株高七八尺,枝粗如椽,同株异花,花大如莲。”因牡丹盛开时香飘数里,十分美丽,所以深受大家喜爱,各地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岂不知这汉牡丹的背后,还流传着四个传奇故事。

柏乡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局长推荐

刘立安

01.汉牡丹来历

据民间历代传说,在西汉年间阳春的一天傍晚,日落的余辉还未散尽时,弥陀寺里的僧人刚从禅堂诵经出来,忽然天空飘来一朵七彩祥云,云彩离地面越来越近,僧人们举目望去,云端上站立着一对身穿红衣的英俊貌美少男少女,风姿绰行,手挽着手,然后轻歌漫舞地飘进了寺院,一落地就不见了。僧人们甚感惊奇,于是急忙在寺院中寻觅,找了一个时辰,结果却不见两位少年踪影,于是大家都纳闷不解。

次日天一亮,群鸟齐鸣,僧人们起床后忽觉香气袭人,忙出禅门,只见寺院正中少男少女落地的地方,长出了两株鲜嫩奇异的花株,一株是国色天香的牡丹,另一株是与牡丹相依为伴的芍药。这两株奇花一时轰动了整座寺院和全村庄人们,大家都说是仙童仙女入地成花,少男化为芍药,少女变为牡丹。从此寺院僧人倍加爱护,在及时浇灌和精心管照下,两株奇花茁壮成长。

人们敬花如神,没有几日花株就长了好几尺高,在碧绿的叶子中间翠枝上,长出了许多密密麻麻的花蓇葖,花朵绽放后,鲜花大如盘,整座寺院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沁人肺腑,花色十分艳丽。引来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从中展示着它们优美舞姿、勤劳的小蜜蜂飞来飞去,牡丹花形端庄优美,花姿雍容华贵,花朵鲜美、仪态万方,且十分美丽。时间不长,这花的名声就象长了翅膀,很快就在四面八方飞传起来。

此花无人摘折,传说,只要谁摘折或随便碰花,就会手肿、烂手指头,这种传说其实是传递给人们和下一代,告诉他们要爱护保护这个美丽的花中之王。

02.牡丹救主

相传,在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太子刘秀为光复汉朝,被王莽带兵追杀,刘秀自知寡不敌众,日夜兼程出逃南下。刘秀所走的是一条南北大道,南通古都开封,北达北京,后人俗称九省御路。

刘秀过了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逃到了十里铺村时,向后面瞭望,但见烟尘滚滚,旌旗蔽日,王莽追兵将至。他深知处境危险,精疲力尽的刘秀急忙向东勒拐马头,然后策马扬鞭向一个荒庄方向急驰而去。刘秀来到荒庄村口,看到路北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寺庙,于是他把缰绳一勒急忙喊道:“吁”。瞬间他翘腿下了马,抬手朝马屁股“啪”拍了一下,骏马向东飞奔而去。他转身向寺庙跑去,当时寺庙四处残垣断壁,无处藏身,院内只有几株牡丹,他急忙钻到几株硕大的枝繁茂盛、花开正艳牡丹花下躲藏起来。说来也奇怪,神灵的牡丹瞬间把刘秀包遮得严严实实。追兵赶来,在寺内东寻西找,也不见刘秀身影,远望一匹骏马向东奔跑,后面一道滚滚黄尘,隐约能听到那一阵阵远逝的马蹄声,士兵们急忙纵马向东追去。刘秀在牡丹丛中躲避了两个时辰,躲过了王莽的追兵。

民国二十一年《柏乡县志》记载: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南五成陌千秋亭(今柏乡县十五里铺村西)登基。后刘秀巡视河北各地,路过柏乡时,想起牡丹曾经救过自己的性命,随来到弥陀寺牡丹株旁,有感而发,题咏牡丹诗一首:

萧王避难过荒庄,

井庙俱无甚凄凉。

惟有牡丹花数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相传,王莽追赶刘秀时,刘秀南逃路过柏乡弥陀寺,牡丹救了他的性命,人们认为此处牡丹是神花,因此把北郝村改为了“神花村”,到了明代该村村民认为神花村有犯“忌讳神”之说,不吉利,便把叫了很多年神花村又改回了北郝村。

03.《牡丹秘笈》失传

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某年“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的第二天,弥陀寺主持明安高僧,身穿灰布僧袍,肩背搭袋(俗称,褡裢),手持铁钵,到外地去募集化缘。他因为有主持的身份,所以很容易化缘来钱币,他把信众募捐来洪武通宝“铜钱”(民间所说的“制钱”),在外地兑换成碎银,积攒的碎银两多了,再换成了银锭,以便携带。

明安高僧,于“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日”的前一天回到了弥陀寺。回到寺院后,他就和禅师们在大雄宝殿忙于开坛说法。这天白天,熙来攘往虔诚的香客和游人都已散去,他吃罢晚斋饭后,感觉身上不舒服,浑身发冷,直打哆嗦,喝了草药后,就到后院禅房早早宽衣就寝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灾难会降落到他的头上。

当晚夜半三更时,风高月黑,禅院里寂静无声,众僧们尚在睡梦之中。唯有门口的两只石狮,在黑夜中屏着呼吸。有一名蒙面盗匪身穿夜行衣,翻越过寺院的红墙,蹲在墙根暗处,细心观察和小心倾听着寺院有没有动静,约半炷香时间,确定院中无人后,才迅速猫着腰轻迈步、稳落足,手中握着一把锋利尖短剑,悄悄来到主持居住的后院禅房,用刀从门缝中拨开了房屋的门闩,房门被轻微的“吱扭”一声推开,闪身而入,开门声惊醒了主持,“谁啊?”问声刚落,盗匪快步就跃到主持床前,主持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一把寒光闪闪的剑尖就顶住了他的咽喉,一个沙哑的嗓子低声地道:“不许说话!把东西拿出来。”主持轻吟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钱在大殿施舍柜(今叫,功德箱)里。”盗匪狠狠说:“我要的不是钱,快把牡丹秘笈拿出来!”主持起身座在床上,十指合在胸前道:“施主,牡丹秘笈是我院传下来的宝册,对其他人没有什么用处,再说老衲也不会给外人。”凶狠的盗匪从牙缝地冷冷说:“秃和尚,要命还是要秘笈?”主持没有回话。盗匪看出主持不肯拿出秘笈,于是手起刀落闪电般速度残忍地割断了主持的喉咙,鲜血瞬间喷涌而出,后抽搐了几下就断了气。

慈眉善目的主持被无情地杀害后,盗贼在屋内把放置在床头上的一个紫檀木箱子上挂着的一把铜锁撬开,掀开箱子,把里面藏的一个小木匣迅速揣入怀中,把放在箱中化缘来的几牧银锭(民间俗称:银元宝)也顺手揣在怀中,然后扣上箱盖。小匣里珍藏着是一部《牡丹秘笈》,该书是“弥陀寺院”几代先师留下的镇寺之宝,盗贼得手后,冲出了禅房,掠过院墙,眨眼间消失在了夜幕里。

天明一大早,明安长老的尸体,被进庙烧香拜佛的施主们发现,众僧得知主持圆寂,个个痛哭流泪。又得知那本“牡丹秘笈”被盗走后,大家悲愤填膺,都认为盗贼对寺院长老居住的禅房了如指掌,非常熟悉,定是来者不凡,绝对不是一般小蟊贼。最后大家不约而同道:“一定要缉拿凶手,追回秘笈,为师父报仇!”

随后僧人速去县衙报官,接到报案后,县令立即带着仵作来到寺院,经仵作查验,现场没有打斗的痕迹,主持是被利器所杀,围绕禅房搜查没有发现证据,经询问众僧也无其他线索。县官惊讶不己,他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与世无争,并非与人结怨,不是仇杀,准是为财谋害,记录在案,定要追查凶手!”官差勘察完现场回复:“凶案当夜遇大风,现场周围没有留下可供勘查的痕迹,我们会慢慢追查。”后来查探数日无果。从此杳无音信,这一惨案从此成为了一桩悬案。当地村民知道长老被杀后,寺院“宝物”被偷,但是当时不知道丢失了什么宝贝。

新上任主持叫昌道,他给享年79岁明安高僧换上新黄衣袈裟,又请来附近大寺院法师们为其作了盛大法事,然后按照当时佛教葬礼,把明安长老的尸体用两个新瓮对接着装殓在里面(俗称,瓮棺),葬于在寺院西南角一块空地上,供人膜拜。当年在埋葬明安高僧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砖石叠成七层塔,人们称舍利塔(当地人称墓塔)。

《牡丹秘笈》和秘笈传承人明安高僧。明安,山东人,俗姓李,10岁离家学佛,12岁削发弥陀寺,他天性慈悲、聪慧,从年轻时用心听法师讲经,耳闻不忘,成年后以慈悲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完美的品行,赢得了僧俗两界信众的爱戴。后被老主持重视,老主持在圆寂前把秘传几代“牡丹秘笈”传授给他,老主持圆寂后,他接任主持。这次明安高僧遇害,实为突发,他没有来的及把《牡丹秘笈》传授下去,更没有留下遗言。明安圆寂,秘笈被盗,凶手未归案,从此“牡丹秘笈”失传。

究竟《牡丹秘笈》被偷到何处,当时众说纷纭,有人说买给京城当官珍藏,另有人说,是河南洛阳白马寺主持派人盗走,当时主持昌道到真定(今正定)府万寿禅寺(今开元寺)请求该寺主持帮助查找,刺探到八百里洛阳千年古刹白马寺院去调查询问,也没有找到《牡丹秘笈》。又走遍了洛阳书画卖场《牡丹秘笈》也没有出现过。又到湖北蔡阳寺庙寻找,也无功而返。至于《牡丹秘笈》到底在谁手中,藏在何处,再也没有人见过它,不知落入何方。

《牡丹秘笈》一书中都记载着什么?为什么从不外传?有什么重要的秘密?成了大家迫切想解开的一个谜!

据说,牡丹在明朝以前,植株高大,枝繁茂盛,高约八尺,整株每年生长有八个枝杈,也就是说四面八方都有枝杈,每个枝杈代表一个方位,并且花发大如莲,花色有粉红、深红、素白之异。

民间俗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每年二十四节气“谷雨”前后,正是牡丹花怒放之时,寺院主持根据牡丹植株方位枝杈长短、枝叶盛衰、花朵颜色,对照《牡丹秘笈》能准确推断出方圆千里之内的丰收和旱涝,以及京城皇帝安危情况。

为什么《牡丹秘笈》密而不宣?如果弥陀寺主持预报了某地方今年有旱灾涝情,消息宣扬出去后,不良商贩大量私自囤积粮食,会给灾区百姓带来损失。再如,根据牡丹花颜色推断出皇帝有大灾难,宣出去后,皇帝得知,定有杀头之罪,给寺院带来麻烦。所以几代主持都把《牡丹秘笈》不敢外传,只好把秘籍一书珍藏。

《牡丹宝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无法用价值来衡量,它的丢失是弥陀寺几代僧人遗憾。据说,这部书在清初顺治年间,在河南洛阳城出现过,至今无人再发现过这部书,是否留存后世,无法考证。

04.牡丹不解之谜

①异地不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驻柏乡日军头目高九中雄,对汉代牡丹垂涎三尺,妄图独霸名花,就派人深挖牡丹,往下挖了一丈多深,花根所带的土墩比碾盘还大。挖花那天,北郝村百姓知道后非常气愤,当时惹不起日本鬼子,在一旁敢怒而不敢言。牡丹花运到日本栽培后,虽然经过浇水施肥,百般侍弄,但还是枯萎而死。汉牡丹遭此劫掠后,数年不发,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才根枝复生,重生开花。

②同株异花。

牡丹全国知名不少,如河南洛阳牡丹、山东菏泽牡丹等,各地牡丹花色都是粉红、深红色,而神奇的柏乡汉牡丹,同株异花的特色绝无仅有。

今存柏乡牡丹园清光绪十六年的石碑上,记载着汉牡丹“素有灵气,邑人以为神”。在柏乡历代流传着“花开知国事,花盛则年丰,花衰则年欠”的说法。至今,“五一节”百姓来牡丹园“观光问事”之风仍盛行。

③花开知国事。

光绪三十四年(年),这一年牡丹植株正北方向一根枝杈上,紧挨着开了两朵白花,一时人们惊奇不解。在十月二十一日(农历)光绪皇帝驾崩,时隔一天,慈禧太后魂归西天,当时轰动京城,震惊中国,大家都称汉牡丹神奇。

一九七六年,常年开粉红颜色的汉牡丹,这一年在数朵红花中,竟开了三朵硕大雪白花,人们惊讶不己,纷纷议论,莫非······。牡丹园工作人员说:“牡丹植株旺盛,同株异花,今年开三朵白花,不足为奇。”但是为了吸引游人观赏,也为了避免猜测国家高层人物这年有什么灾难,把刚开放的三朵白花悄悄掐掉了。恰恰在这一年中,1月8日周恩来总理、7月6日朱德委员长、9月9日毛泽东主席、这三位开国领袖相继去世,事后很多人认为这三朵白花,就代表了三位伟人。

在同年牡丹植株的西南方向和东北方向的枝杈上,分别生长出三根特长茎枝,茎枝都超过了冠经,分别绽放着花朵。三条枝三朵花,从开放到花落,每天有风无风都不停的摆动。有人说随风摇动,有人说伸出的茎秆细,花朵飘摇,众人猜测不透这又是什么征兆,因当时处在文革时期,没人敢胡言乱语。也恰恰在当年,我国发生了7级以上三次强烈大地震:6月2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特别是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重伤,4千多个孩子瞬间成了孤儿,直接损失达30多亿。事后,由此给素以“花开知国事”的牡丹,带来了超灵性前所未有的神韵,你说这汉牡丹灵也不灵?奇也不奇?难道说这奇异现象是巧合吗?

另据老一辈人传说,根据当年牡丹花朵开放的盛衰和数量,结合“牡丹秘笈”能够推断和预测出当年年景。如:"一朵两朵干,三朵四朵旱,五朵六朵般,七朵八朵欢,九朵十朵淹”。再根据当年牡丹花颜色和枝茎上花朵距离,能预测出发生各种事情长短里程。“一寸两寸在眼前,三寸四寸不太远,五寸六寸在中间,七寸八寸比较远,九寸十寸远在边”。据此传说且十分灵验。

以前,明安高僧当弥陀寺主持的时候,因为根据“牡丹秘笈”和汉牡丹生长状况,能准确地预报,方圆近千里的旱涝天气情况,和出现其他未知情况。提醒人们旱年种谷子,涝年种高粱,所以寺内的香火极其鼎盛。自从明安高僧圆寂和“牡丹秘笈”被盗后,弥陀寺新任主持昌道根据当年牡丹生长状况,无法知道秘籍预测天气和预知发生事情的秘诀,致使弥陀寺香火逐渐衰落。

据柏乡《人文志》记载:明帝刘庄即位后,于永平三年(公元61年)冬,回春陵老家省亲。太后阴丽华特意派人到鄗邑(今柏乡县)弥陀寺起移两株牡丹,伴驾还乡祭祖,植入湖北蔡阳(今枣阳)山林寺(白水寺前身),历逾千年不衰。一位回国老先生听说柏乡北郝村一座古刹,有株神奇的汉牡丹,牡丹盛开时花朵硕大,花色艳丽,气味芳香,颇有名气。就驱车前来观赏,以饱眼福,不看则己,一看果然是株名不虚传的奇花。光那一条枝上开的花,有单、有双、色异花美,世间罕见。他感慨地说:“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园导游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柏乡虽小,神花而灵。”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柏乡虽说是小县,却是名副其实古县,但牡丹盛开时,同样惊国动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