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介绍 >> 正文 >> 正文

泉州开元寺竟ldquo偷工减料ld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4/13

对于印度这个神秘的国度,

不知小伙伴们可曾被印度

画风清奇的阅兵典礼所震撼到!

从洗脑的宝莱坞歌剧,

到火车车厢外扒着铁皮的乘客,

似乎冥冥之中,

印度就是这么不一样的烟火,

连本土主流宗教——印度教,

也不例外。

说起印度教与中国的渊源,

恐怕唯有泉州最有发言权。

因为泉州是中国唯一发掘出

众多印度教遗迹遗址的城市,

数量之多,

在中国古代十分罕见!

话说年某天,

德国人艾克在潜心研究开元寺东西塔时,

开元寺内一对格格不入的柱子,

引起了艾克的兴趣。

随后艾克邀请了印度艺术学者

库玛拉耍弥进行研究,

发现这对石柱很可能是出自南印度的朱罗时期,

也就是当时中国的唐朝至元朝。

根据泉州当时身为东方第一大港,

名扬四海的影响力判断,

泉州的印度教神庙可能建于元朝。

在这对十六面石柱的圆形浮雕中,

有八幅艺术风格源于南印度。

印度教的破坏之神——湿婆

毗湿奴与他的两个配偶

迦楼罗鸟上的毗湿奴

毗湿奴是印度教的保护之神,

在印度教的故事中,

毗湿奴有着许多化身。

其中最受欢迎的化身是克里希那,

因为其半神半人的设定,

至今在印度都有着很高的人气。

克里希那偷浴中少女的衣服

吹笛子的克里希那

克里希那与阿周树

这个石刻中毗湿奴的化身是...

狮身人面像狮面人身像狮身人面像

狮面人身像狮身人面像狮面人身像

狮身人面像狮面人身像狮身人面像

狮面人身像狮身人面像狮面人身像

...

嗯,,,?

小伙伴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

狮身人面像?

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埃及,

这个毗湿奴的化身是狮面人身像,

名为那罗辛哈。

专家判定这两个石柱属于

南印度风格的最有力证据,

是看到了这幅两个摔跤手的石刻,

因为这几乎是南印度神庙的标志,

就好比东西塔是泉州的标志一样。

虽说这些石刻的风格是南印度的,

但这两根柱子其余的石刻

却让专家推测这两根柱子出自本地工匠之手。

喜鹊、鹿、蜜蜂、猴子组成的石刻,

寓意“爵禄封侯”。

“双凤朝阳”寓意力量与希望。

“双狮戏球”是中国传统样式,

狮子象征着权利。

在石柱上的花卉石雕中,

有莲花、牡丹、茶花、还有菊花,

另外石雕中有一幅“宝相花”。

专家一看,

这“宝相花”不是唐朝艺术家

将莲花与牡丹的特征融合在一起的新花样吗!

一拍手一跺脚,

这对石柱出自本地艺术家之手八九不离十!

除了这对石柱,

开元寺大雄宝殿前

月台束腰部分的人面兽身浮雕,

也被证实是印度教石刻。

机智的小编蹭了路过的一个旅行团导游讲解,

得知这些石刻都是因“废物利用”,

在开元寺重修时搬入开元寺使用的。

和泉州的德济门一样,

将废弃的石刻用于建筑。

泉州笋江公园

除此之外,

泉州笋江公园有一石柱,

俗称“石笋”。

根据史料及其形状分析,

(此处有污,请小伙伴自行谷歌百度:))

有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印度教中

对湿婆的崇拜物。

而在县后街与模范巷的交界路口,

有一座不起眼的白耇庙,俗称白狗庙。

是明朝时期锡兰王子后裔建的

印度教毗舍耶神庙,

用来供奉印度洋山神白狗塑像。

后来随着锡兰后裔逐渐被汉化,

白耇庙开始供奉本地神明,

但白狗塑像仍旧供奉在庙内,

并被尊称“狗舍爷”。

庙中原有印度教故事石刻,

也已被挪到庙旁的金炉上。

现存于海交馆的这尊毗湿奴神像,

是南印度地区印度教寺庙中常见的雕像。

有趣的是,

它曾被泉州人误以为是佛的雕像,

放在当地佛教寺庙“大无莲心庵”中。

印度人笃信宗教,

每天必须崇拜神灵。

因此有一种习俗,

凡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

则众人集资修建印度教神庙。

而泉州出土的一方泰米尔文石碑上,

也记载了泉州在中世纪

的确有一座印度教寺庙,

俗称“番佛寺”。

曾有美国学者通过研究石刻构件,

复原了番佛寺的部分外观,

如果这座印度教寺庙尚存,

应该也是十分的华丽与精致。

泉州拥有的印度教遗迹,

以及出土的众多印度教石刻证明了,

印度教的确传入到了中国。

然而宣扬种姓制度的印度教,

在崇尚普适性的中国遇到强烈的水土不服。

也只有在当时商贾云集,

海外交通贸易繁荣的泉州,

有过根深却又短暂的辉煌。

开元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