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介绍 >> 正文 >> 正文

连载泉州开元寺八奇巧的甘露戒坛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10/16

据官方消息,泉州作为中国年唯一申报项目,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即日起,连载北京大学方拥教授撰文之《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中国精致建筑》丛书)

方拥杨昌鸣撰文

八、奇巧的甘露戒坛

戒坛是佛教为信徒受戒举行隆重仪式的场所,与律宗关系密切。宋以后,禅宗一枝独秀,戒坛建筑几近消失。泉州开元寺戒坛可谓硕果仅存。

寺志载,“甘露戒坛在大殿之后。先是唐时,其地常降甘露,僧行昭因浚甘露井。宋天禧三年(年)朝例普度,僧始筑戒坛。”甘露井至今尚存于戒坛北据廊下,佛教认为,甘露是天降的甘味灵液,能驱除烦恼,甚至起死回生。

图8-1开元寺戒坛俯瞰

(方拥摄影)

(远处为西塔。屋盖大体分三层,下二层为四坡水,顶层八角攒尖。在福建现存古建筑中,开元寺戒坛以造型丰富而著名。泉州传统中的这一表现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不可轻视的一页。)

初创的戒坛似为应付急需的草就建筑,形制不够完善。据载,宋建炎二年(年)寺僧敦照主持开元寺,他读《南山图经》,感叹寺内戒坛制度粗陋而不符合古制,便与其徒体瑛、祖机等按照律法的尺度进行改建。《南山图经》又称《南山戒坛图经》,对律宗寺院有图文并茂的论述,作者释道宣曾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定受戒仪式,是初唐律宗的创始人。

改建的戒坛存在两个多世纪,元至正十七年(年)与寺中其他建筑同时毁去。建文二年(年)“僧正映重构,虽壮丽如昔,而制度非复敦照之旧矣。永乐九年(年),僧至昌增建四廊。”大约因为戒坛形制被规定得过于烦琐,历代修建的主持人因理解不同而总在改造。此后至今,戒坛未受大灾,现存建筑应当基本保留了永乐时的整体状貌。殿身三间副阶周匝的重檐攒尖,若将副阶撤去,则像一座中型楼阁。

清初戒坛又经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重建甘露戒坛碑记》云:“康熙元年壬寅(年),鼓山为霖大师说法紫云,为四众开戒。俯仰瞻视,乃谋改作……历岁之功,成于不日。”

图8-2开元寺戒坛西南角透视

(方拥摄影)

(可见附加的卷棚歇山顶。屋面交接处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成就为丰富外形的要素。泉州古代建筑受正统规制束缚较少,工匠们得以在很多地方发挥个人才智。)

戒坛此次“改作”对木构系统有所涉及。开元寺现存木建筑中主要两座即大殿和戒坛,法式分析表明,大殿的木作部分为明代风格,戒坛则未能维持。康熙元年,寺内创建“准提阁”,与戒坛同为重檐攒尖建筑。比较可知,二者木结构主要部分的做法是相同的。

图8-3戒坛内斗八藻井

(方拥摄影)

(它是建筑空间的精华所在。四边抹角为八边后,十六朵铺作层叠而上,结构高耸别致。泉州人颇以此自豪,俗呼“蜘蛛结网”。藻井下的卢舍那佛,也是密宗造像。)

今日戒坛内须弥座式的石坛可能为宋代遗构,这是建筑的中心,平面7.45米见方,四出阶级。卢舍那佛趺坐坛中央莲台上,周围侍立着其他佛、菩萨、神将共二十七尊。坛上还有一座高约2米的石幢,铭文云,康熙二十七年(年)从福州涌泉寺请到如来舍利子七颗奉于幢内。

图8-4戒坛内的飞天斗拱

(方拥摄影)

(戒坛内的飞天斗拱与开元寺大殿同为二十四尊,其构件位置部分是华栱,部分是绰幕枋。戒坛飞天的尺寸小于大殿飞天,但雕饰更加细腻。飞天下的大石柱表面,留有彩绘松木纹的痕迹。)

石坛是戒坛建筑中最重要部分,它有浓厚的印度色彩。与印尼婆罗浮屠和柬埔寨吴哥窟这两个深受印度影响的著名古迹相比,我们容易看出形制的类以,它们都是曼荼罗世界的表现。在古印度术语中,曼荼罗意指由正方形围合的理想境界,诸神及其眷属居于其中。

图8-5戒坛内的石台

(方拥摄影)

(石台是建筑的主要内容。“坛分五级”,实就此而言,而非指屋顶层数。戒坛创建于北宋,增扩于南宋。元末毁于火,明清两代重建。今木构部分古迹不存,但石台可能是宋代遗物。)

从内外两方面看,戒坛建筑都堪称闽南现存古迹中最富变化者。内部石坛四角各有一根粗大石柱,上承四根净跨7.45米的巨型额枋。这里也有24尊伎乐飞天,但尺度比大殿略小。转角铺作外,补间铺作四朵,支撑起上层的斗八藻井。藻井完全由斗栱叠加而成,构造繁复,泉州人呼为蜘蛛结网。

图8-6甘露井

(方拥摄影)

(在戒坛北檐廊下,传说此地古时常降甘露。佛教徒相信,甘露是天降的神水,有特异作用。泉州开元寺内主要建筑多有吉兆附会,如甘露戒坛、紫云大殿,三门则有“石柱生牡丹之瑞”。)

外观屋顶为三重檐,下二层四坡水,顶转八角攒尖。攒尖南面有一较小的歇山顶,二者以丁字脊相连。屋顶的最下一层曾于20世纪70年代被分为二层,当时有关部门阅读史料,将石坛的“凡五级”误解为屋顶的五层,从而进行了一次荒唐的改造。幸而在二十年后的大修中,谬误被纠正过来,古迹得以复原。

图8-7甘露戒坛外景

(兰巍摄影)

(丰富的屋顶形式,为平面简洁的甘露戒坛增添了视觉冲击力。)

闽南古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采用石柱,溯源大约可至初唐。然而石柱在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似乎很晚,戒坛内石柱表面被漆成木纹的事实说明,人们对裸露的石柱并非一开始就欣然接受。关于这些石柱的使用年代史料中没有明示,但将其表面加工的光度与东西塔作一比较,我们推测不迟于南宋,可能是建炎二年(年)遗物。

(待续)

「连载」泉州开元寺:(一)从莲花道场开始

「连载」泉州开元寺:(二)寺院建筑的发展

「连载」泉州开元寺:(三)整体的定型

「连载」泉州开元寺:(四)镇国东塔

「连载」泉州开元寺:(五)仁寿西塔

转载自:《泉州开元寺》,方拥、杨昌鸣撰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