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原创碗碗腔王李世杰视戏如命,为戏奉献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5/5/21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20/y9i9w58.html
著名碗碗腔皮影戏艺术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老艺人、"碗碗腔王"李世杰先生,年4月17日9时50分因病逝世,享年90岁。

"老师倾其一生传道授业解惑,热爱本行,艰苦学艺,自觉护艺,大胆创艺,潜心传艺,李老的离去是碗碗腔这门曲艺一大损失。"18日,李世杰先生的学生李建信说起老师,言语中难掩悲痛。

消息传来,多位陕西戏曲界人士和众多戏迷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对老人的哀悼和追思。

从"十二红"到"台柱子

李世杰先生年农历正月出生于渭南市临渭区龙背乡上太庄村,7岁随父李映凯学艺,12岁便唱红了渭河两岸,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被人誉为"十二红",20岁登上德庆社戏台,崭露头角,他的嗓音透彻而极具韵味,演唱又能格外激发出碗碗腔婉转的曲调特色,因此广受戏迷喜爱。

西安德庆社前身是个碗碗腔皮影散摊子,位于钟楼附近的开元寺(今天开元商场的位置)。社长卢成福大胆革新,改变了以前一个演员一手包揽的表演方法,四处招贤纳才。年,李世杰被选中,从渭南来到了西安德庆社。

初来乍到,副社长谢德龙想要测试这个最年轻演员的功底,就给他出了道难题。临表演前一小时,谢德龙突然找到李世杰说自己登不了台,要求李世杰顶替他上台演唱《水月庵》。

戏本正本80多页,谢德龙自用的戏本只有16页,四角磨损得厉害,有的文字都看不太清。没有唱过的李世杰担心自己演砸了,提议请唱过的前辈来顶替或换个节目单。谢德龙看出李世杰的顾虑,鼓励他不要有负担,大胆尝试。

李世杰鼓起勇气,对照着仅有16页的缩减本,凭着自己对父亲李映凯唱过这戏的印象上了戏台。出乎意料的是,李世杰没有丝毫怯场,凭着记忆开唱,声调高亢,发音圆润,嗓音清亮,情感真挚饱满。

自那以后,李世杰学会了把握机会,对于演出时遇到的各项挑战都积极应对,从不退缩。李世杰虚心好学,一有空闲就向社内段思斌、刘昇才、白兆武和卢成福等有名望的前辈学习技艺,集各家之长,为己所用。经过日复一日的打磨和苦学,20岁就成了西安德庆皮影社台柱子。此后李世杰便活跃于西安东西南北大小街巷、茶社酒肆、节日祭祀,赴各地巡演。

年,李世杰应邀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传艺,首次把皮影戏搬上了戏曲大舞台。隔年,李世杰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进京汇报演出,观演结束周恩来总理对碗碗腔评价很高,将其定名为"华剧",经《人民日报》刊发,影响极大。

潜心传艺数十载

年,49岁的李世杰正式调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教,传授碗碗腔技艺,培养了一大批碗碗腔艺术人才。

学生李建信对ZAKER陕西说:"李老师对待所有学生都很喜爱,总是想把平生所学都传授给我们。守护好,传承好从老一代艺人那里传下来的碗碗腔是老师生命里最重要的追求。"

年,李世杰以一曲碗碗腔独有的叫板唱段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唱响全国。他以碗碗腔特有的旋律经历皮影、舞台剧、电影三次跳跃,并借助电影把这个小剧种的触角伸向国内外,从而奠定了先生"碗碗腔王"的权威地位。接着他表演的碗碗腔便连续不断地走上银幕,在《活着》《关中秘事》《侠客行》及近年的热播剧《装台》等影视片中都有他的演唱。

年5月20日,碗碗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牵头,为李世杰先生组织策划并拍摄录音录像工程计划,旨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剧种,挖掘濒临失传剧目,留住碗碗腔传承人的表演艺术风采,录制内容包括《王允献连环》《卖杂货》《杭州卖药》《古城会》《丽娘投河》《借水》《闻太师显魂》《双官诰》《挖蔓菁》等十余出精彩唱段。

陈彦曾这样评价李世杰先生:"从研究院来说,李世杰是我院的一笔财富;从民族戏曲的高度来说,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之林的瑰宝。"

李世杰先生学艺传艺,视戏如命,为戏奉献一生,如今李老已故去,但根植于三秦文化沃土的碗碗腔,声韵悠长。

文:张雅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