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中外世遗专家齐聚泉州共商遗产保护发展大计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10/10

泉州网7月26日讯(记者张素萍)昨日下午,“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中外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泉州,共商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大计。

此次学术研讨会名家云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郭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侯卫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孙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分别担任不同议题的主持人。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考古遗址的发展与未来”“世界遗产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景观与环境生态的和谐共生”“世界遗产利用与社会民生需求”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发言。

业界人士分析,研讨会的召开,深化了世界遗产城市的交流合作,展现了世遗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助力世遗城市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海丝故事。

泉州是中华文明高峰时期的“独特样本”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讲述的是一座古代海洋商贸大港的故事。作为泉州世界遗产核心载体的泉州古城,其城池及重要建筑等系统地展现出了汉唐至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有序传承。宋元时期泉州民族宗教文化的多样化形态更是反映出多元的城市文明。”研讨会上,围绕“考古遗址的发展与未来”这一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汪勃作了题为《市可喧攘城需清明——泉州古城体系性阐释的必要性》的报告。他认为“城”相关的规划营建中内涵着诸多的人文思想文化,需保留其“清明”,“光明之城”才能持续产生文化吸引力。

汪勃考证认为“泉州开元寺是最为重要的精神中心所在地,也是泉州古城的规划原点”,桑莲法界、镇国塔、仁寿塔,在地面上构建出了可通过日影观测来测定方向或测算时间等的“殿塔缝针”。以泉州开元寺为规划原点的泉州古城,内涵着诸多与古天文学、易学、堪舆学等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相关的因素,这些隐含着泉州古城乃是一座“光明之城”的文化内涵,并体现了人类对无量光、无限寿的终极追求。

“唐宋泉州城的空间格局综合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易学堪舆和极星北、天盘缝针(日影北)、磁针北等相关科学技术的使用及其应用年代之间的密切关联。”汪勃说,藏在泉州古城空间格局中的无形密码,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在空间之中的展现,是泉州的精神所在。“泉州也因此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文化意义——这就是泉州古城所独具的精神感召,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继续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源泉。”

汪勃认为,建筑与考古遗产印证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座东方大港的真实存在,而泉州的吸引力,亦在于它是中华文明高峰时期的一个独特的城市文明样本。面对泉州世界遗产,我们仍需要“透物见人见精神”的认知,才能留住在泉州古城能够感悟中华文明的环境氛围;着力于高水平的研究、交流与阐释,才能让“光明之城”焕发“精神之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