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泉州西塔猴行者,为什么有人认为是孙悟空的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11/5
治白癜风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1127/4525518.html

本世纪20年代,德国人艾克和瑞士人載密微来泉州旅游。将开元寺的东西两塔各层的浮雕逐一摄影,回去以后,两人合作写成《剌桐双塔》一书,在美国岀版,图文并茂.其中有一幅摄自西塔第四层的浮雕石像“猴行者”,引来了《西游记》中的孙行者肇源于泉州的说法,既为民间广泛流传.也被有关学者作为研究课题。

年7月间,日本北海道大学中文系教授中野美代子专程赶到泉州文化古城,直奔开元寺西塔的第四层,寻找那“神交”多年的“猴行者”。

为什么这幅“猴行者”石刻,对异国的学者能产生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呢?众所周知,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其主要情节取材于唐三藏到天竺国取经的故事,这则故事原先出现在唐的《变文》中,并继续得到加工。而在宋代,一些原来是独立的故事又逐渐融合,因而出现了这个纯属说话人虚构的猴子。而宋代的泉州已成为国际商业大港,也是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汇点。特别是来自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教影响更大.古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人物“哈奴曼”,就是一只猴子。

泉州人善于吸收融汇外来文化,如开元寺就把印度的飞天“达令嘉宾”改制为斗拱,使之成为实用艺术。在宝林院巳经把佛经故事雕镌在石柱上这种先例的启发下,富有创造性的泉州古代人民,也就有可能把印度史诗中着名的猴子形象雕刻在西塔上。而这,也就给明代作家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塑造孙悟空这个生动的形象时以一定的影响;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西游记》的孙悟空,其原身是产生于泉州文化古城,这话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溯源追本,则孙悟空的胚胎乃孕育于古印度,而后中外结合,在泉州生长,到了明代,在吴承恩的艺术加工下,成为纯正的有中国特色的孙悟空这个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