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飞虹影绰正定四塔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5/1/23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wzqsyl.com/bbzs/tsjs/

古塔凌云,欲上苍天疑作路。清溪流水,兴随夹岸送桃花。

中国古塔,一种独特的建筑,矗立于大江南北。塔,又名“窣堵坡”,最初是用来供奉佛舍利、经卷或法器。传入中国后,历经汉化,皆成一方胜景。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法的最高水平。

一座古塔,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而不大的河北正定府居然存有四座古塔: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广惠寺华塔。“正定四塔”历史悠久,风格迥异,每一座都堪称塔式建筑杰作并足以孤标傲世。

天宁寺凌霄塔

位于正定城内东北角的天宁寺凌霄塔初名“慧光塔”,因其在砖木结构中以木构为主,故俗称“木塔”,又因其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遂复名“凌霄”。

据清光绪元年刊《正定县志》记载,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年间(公元年—年),为九层密檐阁楼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0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为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木结构。

在形制上,塔身下三层与上部各层迥然两样。下三层除塔檐的椽飞为木制外,其它如斗栱、角柱均为砖仿木结构。二至四层由外檐构成的狭窄平座也均为砖仿木结构。塔檐结构形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每层正面各辟拱形门或直棂窗。四至九层每面分为三间,斗栱、椽飞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杀,从而形成收分明显的抛物线外廓。

值得一提的是,凌霄塔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有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塔心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对塔身稳定性非常有利,是我国古代修建木塔常用方法,该技术后经海路传至日本。罗哲文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曾言:“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临济寺澄灵塔

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城内东南角临济寺内,是禅宗临济祖师义玄的衣钵塔,青砖砌筑,俗称“青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年)。

此塔有一番来历:唐代义玄和尚在正定首开临济宗,成为汉传佛教禅宗重要教派之一。唐咸通七年()义玄去世,翌年佛教徒在正定城内东南选地建塔葬之,遂移临济寺于此,后寺毁,塔则于金大定年间重修。

澄灵塔高33米,塔分九级,平面呈八角形。下设宽广石砌台基,台基上施须弥座,束腰部分雕饰有奇花异鸟图案,极其复丽。其上为仿木砖雕斗栱、平座、栏杆。再上为砖制三层仰莲以承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雕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之感。整体看,除第一层椽飞及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结构。塔顶砖雕刹座辅以铁铸相轮、仰月、宝珠等,以增加塔的庄重感。

正定四塔中,唯临济寺澄灵塔还保有佛塔的原始意义。其精致之美令人赞叹,繁复细腻的装饰风格尤其体现在第一层塔身的砖雕花棂假窗与饱满的莲花座上。澄灵塔在正定四塔中体量最小,梁思成先生对亭亭玉立的澄灵塔曾大加赞美,称其“清新秀丽”,堪称“塔中上品”。

广惠寺华塔

坐落于正定城内南门广惠寺内的华塔原名“多宝塔”,俗称“花塔”。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

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公元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期遗物。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而成为我国华塔中最优美代表,同时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是中国塔式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塔身一至三层设阶梯,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临塔观景,并乘兴题额作诗。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主次相依,精巧华丽。主塔为楼阁式,通高30米左右,共4层,各层檐下均施华丽的砖仿木斗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北侧辟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之精华,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有塔室,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雕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剽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该层上端施以砖刻斗栱、椽、枋等,上覆八角亭式塔檐,极顶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

“花塔”多流行于辽金,放眼全国,正定广惠寺华塔无论体量亦或艺术价值,都堪称翘楚。欣赏广惠寺华塔,目光总是会不由自主被塔身中部吸引,那一圈排列参差的浮雕,富丽堂皇,繁杂华美、宛若花开。

开元寺须弥塔

须弥塔坐落于正定城内西南街开元寺内,俗称“砖塔”。该塔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年),唐乾宁五年(公元年)大修,后世亦履有修葺,今塔为清代重修后的样式。

形制上看,该塔为砖石结构九级阁楼式,平面呈方形,塔高40米。下砌石质方座,底层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浮雕头部、胸乳及肚腹都夸张外凸,双臂撑腿,背部似托扛重物状,是典型的唐代力士造型。塔之初层正面有一拱门,上书“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字。塔内为中空筒状上下敞通,无台阶登攀。自二层始,正面辟方门,四角悬挂风铃,顶部有葫芦形塔刹。

须弥塔外观简洁舒朗,古朴无华,端庄大气,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与西安大、小雁塔相似,故有“正定雁塔”之称。

结语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正定四塔或为现存孤品,或为千年奇观,或为开宗之作,无一不令观者瞠目。著名学者余秋雨惊叹正定具有“千古之美”,于笔者而言,正定之美在于古老、精美与安详。它用自顾自的神韵,随时光自顾自地流转,看似默默,却在细微之处教人陷入深思。

悠悠四塔安然伫立,与古城同在同息。晚霞将古塔轻轻拱入怀中,既和大地为一,又与天际为伍。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守护者,是古城的一部分,更是历史的一部分。世代流转,人生不灭,可以遥望,可以冥想,可以追溯。有历史的民族是幸福的,因生活有来处;有信仰的民族是幸福的,因人生有归途。被历史和信仰环绕的人们必定也是幸福的,正如四塔脚下的正定人,吃着非遗的饸饹面,闻着喷香的老字号马家鸡,耳边萦绕着挑担小贩的叫卖声,如此一城一餐,一生足矣。

塔,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将宏伟的气概与宏伟的工程糅合成一场追逐宏伟的竞赛,历史的风云际会,也因此与古塔凝为一体。正定四塔充盈着这样的血脉,了解它们,能让感官觉醒,到达心灵,不枉与它们的一次相遇。当秋露把梧桐叶洗白,当寒霜把杨树叶催黄,我们或隐约或清晰地看到,那高耸入云、古朴典雅的身影,刹那间把迷茫的世界照亮,愿静默如斯,灵动如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