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南读库
▼
林徽因的身份非常多,最著名的说法是民国才女或一代美人,不过这太宽泛。很多人知道林徽因是诗人和文学家,但她更主要的身份其实是建筑学家,这也比较宽泛——建筑学分为多个领域,她的核心身份是建筑史研究者、建筑史家。
她同时也是建筑师,盖过为数不多但质量精良的建筑作品。她还是建筑系教授,和梁思成一起创办了两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外她还是工艺美术家,培养出像常沙娜这样的一代宗师。她有时候还做一点舞台美术设计,身份繁多。
我们今天就专门聚焦在她建筑史家的身份上。
年林徽因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
北京八宝山的林徽因墓,由梁思成设计,墓志是“建筑师林徽因墓”。这很有意思,在她那么多的身份里,梁思成选了“建筑师”这个身份。这是今天讲座首先抛出来的一个大的问号,我希望讲完以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序幕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因祖籍福州,杭州出生,在上海和北平长大。她原来名叫“林徽音”,家人给她取的这个名字出自《诗经大雅思齐》。也许因为如此,她跟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年代有一个名字和她很接近的男作家叫“林微音”,那个人的品味很差,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家经常搞混,林徽因为此非常困扰,最后不惜改名。年以后,她基本就用“徽因”这个名字了。
林徽因就读于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培华女子中学。她在这个学校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功底,对其一生的学术影响非常大。
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学习时合影
林长民对这个女儿非常自豪。他说“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代女子舍其女莫属”,又说“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所以林长民一直都是林徽因的好朋友,父女间的友谊在一起去英国时大大加深。
旅英
林长民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家。他和梁启超关系很好,共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触发。他曾官至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后来对政治感到失望,去职后决定到欧洲旅行考察,参加一些国联的活动。就是这一次,他决定带16岁的林徽因一起到英国去。可以说,这次旅英对林徽因一生的学术方向起到了决定作用。
林徽因一生养成了很多英国式的习惯,比如他们家著名的下午茶聚会,就是跟英国人学来的。另外,来到英国后,她进入了英国文学的世界,在这里邂逅了终生挚友徐志摩。建筑史家曹汛先生在他所做的《林徽音先生年谱》里,对林徽因确定志向做了一番评论:
在英伦期间,父亲携徽音进入一个文化界人士的社交圈子,认识了H.G.威尔斯、E.M.福斯特、T.哈代、A.韦利、B.罗西尔和K.曼斯菲尔德等著名作家。
他们寓所的女房东(一说房东女儿)是学建筑的,她告诉林徽因世界上有建筑这么一门学科,林徽因马上动心,因为她本身就喜欢文学和美术,而建筑能综合它们。曹汛先生说林徽因学贯中西、融通古今,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很深,尤其是杜甫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林徽因觉得如果要报效祖国,改良社会,不能去学纯文学或者纯美术,她想把建筑作为终身事业,通过学习建筑来报国。
年,在学建筑之前,林徽因小试牛刀,为北京《晨报》增刊设计了一个封面。她画了一个中国式的钟楼正立面,加上其他一些元素,鸽子、太阳、树、水等等,还比较稚嫩,但热爱建筑的劲头已经表现出来了。
去英国之前,梁思成和林徽因就已认识。梁思成立志学建筑,完全是受林徽因的影响,他之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建筑这门学科,拜访林徽因时,林徽因说想学建筑,而梁思成本来就热爱美术,于是二人决定一起去西方学建筑。可以说,林徽因的英国之行决定了两个著名的建筑学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留美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书,林徽因满心要去念建筑,然而到了那儿,梁思成顺利入学,林徽因失败了,因为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
林徽因做了很多尝试都没成功,就“埋伏”在旁边的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的课。由于她常年上建筑系的课,老师也发现了她的才华,等到她高年级时已经当上了建筑系助教,可见她有多么热爱建筑。年,通过三年学习,林徽因获得了美术学学士学位,梁思成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梁思成大她三岁,正好多一个研究生学历。
年林徽因的宾大美术学学士毕业照
林徽因在宾大时就展露出设计方面的才华。年,她为美术学院设计了一张圣诞卡,采用马赛克镶嵌画的风格,有点罗马或者拜占庭的味道。画中东方三博士手持礼盒上的字是painting(绘画)sculpture(雕塑)和architecture(建筑),寓意造型艺术三姐妹。据梁再冰回忆,林徽因和梁思成还为此吵了一架。林徽因说这是她的创意,希望自己画出来;但梁思成觉得自己画得更好,应该由他来画。林徽因说不行,大家都能看出这是你画的,到时候我就穿帮了。
年林徽因设计的圣诞卡
当然,他们大多数时候的合作还是极为默契,在他们的密友费慰梅所写的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传记里提到:
满脑子都是创意的徽因,常常先画出一张草图或建筑图样,然后一边做,一边修正或改进,而一旦有了更好的点子,前面的便一股脑儿丢开。等到交图的最后期限将届,即使在画图板前不眠不休赶工也来不及了,这时候思成就插进来,以他那准确和熟练的绘图工夫,把那乱七八糟的草图变成一张简洁、漂亮、能够交卷的作品。他们俩合作无间,各为建筑贡献出自己的特殊天赋,在今后共同的专业生涯中始终坚持着。
学生时代合作无间,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也一直如此,所以我们看梁思成或者林徽因的学术成果,都不能单独地看,大多数都是合作完成的。
前面说到,梁思成去读建筑是林徽因引领的,可是他们没有像其他读建筑的人一样去当建筑师,这件事反而是受到梁思成的影响——梁思成引领了一个大志向(学建筑)中的具体方向。
梁思成在宾大时上了一门文艺复兴建筑史的课,刚上几堂,他就跑去找任教的古米尔教授(AlfredGumaer),说自己非常喜欢建筑史,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有趣的学问。古米尔反问他中国这方面怎么样。梁思成回答,据他所知没有文字的记录,中国人从来不认为建筑是一门艺术,也不重视它,但他本人不是很赞同。
从这时开始,他立下决心要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林徽因也基本上终生追随他,或者说,他们是志同道合。
年,他们在加拿大结婚,林徽因从来不走寻常路,坚决不穿西式的白婚纱,中国又没有婚纱这一说,她就自己设计了一身据她看来带有东方色彩的婚纱,这张照片登在当地报纸上还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结婚
婚后他们到欧洲蜜月旅行。他们所受的宾大的建筑教育是巴黎美院派,即以西洋古典建筑为核心的学院派教育。在踏上欧洲大地走访一圈后,他们的教育就算完整了——既有理论又有实地考察,这也是他们一生建筑学习中特别美妙的时光。
旅欧期间,林徽因在罗马大角斗场留影
林徽因后来经常抱怨梁思成,整个蜜月下来没给她拍几张像样的照片。因为梁思成就是拍建筑的时候把她带上,当作一个尺度人,我们一般叫作scale(标尺),这一点在这张照片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用她烘托建筑的宏伟。
加入营造学社
回国后,他们在东北大学有一段短暂的教学生涯,林徽因还为东北大学设计了校徽。整体造型有点像古代的璧,有黑水白山,青龙白虎,还有一个八卦的艮卦,表示东北方,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时候林徽因还没开始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但在设计中已经先流露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味,她永远是灵感先行。
对梁、林二人职业生涯影响最深的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第一个研究古建筑的私立学术机构。在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之前,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邀请梁思成到学社研究古建筑,这正好与他写中国建筑史的志向相符,于是梁思成便从东北大学辞职,加入营造学社。
此外,林徽因在东北也不太适应,天气太冷,一生留下了肺病的根。威胁林徽因生命的两件事,一是日寇侵略,另一个是肺病,都在那时初现端倪。
研究古建筑对他们的影响还要追溯到加入营造学社之前。年,他们在宾大读书的第二年,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的旧书堆里发现了淹没了近一千年的北宋《营造法式》,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讲古建筑的专书。
朱启钤送给梁启超一本,梁启超知道它的重要性,马上寄给在美国念建筑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梁启超还写了一大段话,谈这本书的重要性,最后说“思成徽音俾永宝之”。
年,梁思成、林徽因正式加入营造学社。风华正茂时,他们开启了毕生最重要的古建筑研究事业。
林徽因的自述很能说明她作为一个建筑史家的优点和缺点。她在写给胡适的一封信中分析自己:“我是个兴奋type,ac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