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正定古城,仿佛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稀世文物璨若星辰、翰墨丹青赏心悦目、诗书雅乐神韵悠远。近年来,正定县依托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围绕“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精心打造“古城古韵、自在正定”,促转型升级,使旅游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以史为魂,文旅联姻,再造旅游竞争力。在全域旅游开发中,正定坚持把历史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所在,将恢复古城风貌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依托禀赋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出“文化+旅游”的新路子。划定了8.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以城垣形制、古城格局、整体风貌、重点文物、传统街巷、历史建筑与古树名木为重点内容,完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古城内动迁14个片区、16万平方米,拆违7万平方米;高标准提升隆兴寺、荣国府、广惠寺、阳和楼、南城门等景区;在小街小巷改造过程中植入古城文化元素;打造夜色正定,亮化古城个单体建筑;完善民俗文化村、旺泉街、荣国府等旅游餐饮目的地……目前25项古城保护工程,已完工19项,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初步恢复。
晨钟暮鼓中,隆兴寺、临济寺里梵音袅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华灯初上时,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巷,灯笼高挂,布幌摇曳,给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梦幻;曲径通幽的民居小巷里,屋黛瓦青,张扬出“院小乾坤大、移步一景新”的雅韵。
以景为媒,串联成片,催生旅游增长点。为切实解决过去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不长、旅游消费贡献率不高的问题,正定县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实行开元寺、天宁寺、广惠寺等七大景区免费开放,开辟了“古城+新区”、“美丽乡村+古城+滹沱河景区”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把一个个分散的景区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联手宣传促销,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到旅游产业链全面开发的转型升级,真正让游客“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
精品旅游线路也带动了周边的民俗文化街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促进了餐饮、购物、娱乐、文创等城市休闲业态“遍地开花”,使正定的旅游格局由过去的单一景点向全域延伸。难怪省会市民会说:“正定打开围墙取消门票,实际是构建了一个更大、更包容的城市客厅。”
以农为本,农旅融合,在田间“绘”出美丽风景。沃野阡陌的美丽乡村、瓜果飘香的现代农业、姹紫嫣红、花香满径的湿地公园……正定县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四个目标、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打造了趣那主题公园、北早现野槐林、西汉食用菌园区、塔元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休闲观光、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了旅游和农业跨界融合,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产业支撑。
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传承历史文化,擦亮文化品牌。今年以来,正定县按照“以节造势、以节兴旅”的工作思路,突出“古城古韵,自在正定”品牌,成功策划举办了首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型实景演出《正定记忆》、中秋民俗文化汇演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正定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以服务促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有风景的“颜值”、人文的“气质”、交通的“畅达”和服务的“周到”。正定县大力构建快捷交通网,完善内通外连路网体系,改造提升了12条主干道,投放共享汽车50辆,免费观光游览车60辆,方便游客通行。并且新建了16个停车场,拆掉机关围墙,开放机关单位停车位和卫生间、开水间,大大方便了游客。改造提升4家星级旅游宾馆、20家旅游餐厅、50家民宿。构建智慧旅游网,实现WiFi全覆盖。
通过旅游供给结构的优化,今年以来,正定旅游接待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十一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99.68万人次,同比增长%;门票收入.万元,同比增长79.1%,旅游收入.11万元,同比增长%。“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光明融媒记者耿建扩通讯员刘志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