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泉州人文第一街变迁千年西街人间烟火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2/8

千年来岁月流淌,西街仍保留着传统的模样。

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西街是谈起泉州城市就绕不开的地标性建筑。自唐朝“列屋成街”起,到如今已超过年。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不少来此经商或定居的波斯、阿拉伯等海外商人游走在古街上,史称“市井十洲人”。古代泉州以西街为起点,逐渐向外开拓发展。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中山路,西至城西路,北到城北路,南到新门街,保护面积达公顷。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里交流、汇聚。如今,巍然矗立的开元寺双塔、被熙熙攘攘人流包围的钟楼、默默伫立在井亭巷深处的城心塔、宋代管理皇家子弟的南外宗正司、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董杨大宗祠、民国时期的西式洋楼,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符号原真保留下来。整个街区就像一座穿越时空的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肌理格局。

西街有随处可见的宝藏,更保留着浓郁的生活烟火气息。近年来,“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拉开了西街街区保护发展的大幕,“西街综合提升工程”也纳入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工程,遵循“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这份流转千年的乡愁将绵延不息。

洪泓(左)乐当古城讲解员,传播古城文化。

朝圣之地包容的世界宗教大观园

史料记载,西街列屋成街始于唐开元年间(公元—年),东起双门前(即今钟楼下),西至唐故城西门素景门(即今孝感巷口)。

公元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时,拓展城区范围,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到了五代南唐保大年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城重加版筑,西城门(彼时称“义成门”)又移到今天的西街西端与城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街总长得到很大的延伸。至此,西街路线基本定型。年拓改马路,西街沿街建筑随着时境变迁,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十三四世纪的泉州,以“东方第一大港”的宽博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各种宗教文化和宗教艺术也得以在此无拘束地交流、传播。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生、发展、繁盛,外来宗教如佛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以及中华传统的儒教、道教,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扎根、成长。

在西街,佛教寺院开元寺与基督教堂并立,诉说着多元文化融合的故事,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除了东西双塔,开元寺至今还留存着丰富的宗教文物。以印度教为例,开元寺里的大雄宝殿月台前须弥座的束腰下面,有73尊印度狮身人面像浮雕;殿里24尊飞天妙音鸟与古印度文化息息相关;殿后廊两侧古印度教石柱雕刻着古印度教传说故事,出现了毗湿奴等形象,是历史上中外友好往来的形象见证。

“这些年有不少印度人来‘寻根’,寻访自己祖先留下的宝贝。有位在厦门工作的印度学者专程来到开元寺,看到狮身人面像浮雕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能在中国亲眼看到了历史书上记载的实物,觉得亲切又感动。”闽南文化研究学者、闽南语作家洪泓是地道的西街人,对于开元寺历史和文物颇有研究的他接触过不少专程前来寻访的外国人,“很多外国人都惊叹这些只能在国外博物馆的玻璃柜里隔着看的东西,在开元寺随处可见,赞叹这里是一座包容的世界宗教大观园。”

新业态对接老市井,西街焕发新的生命力。

开放之城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

年2月1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结束了37年的售票史,正式免费对外开放。随着这座佛教古刹免收门票,整个西街街区成为一座开放、公益、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

免门票后带来的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更多游客、香客走进开元寺,每到节假日、每个月农历廿六,西街更是游人如织。外地游客多赞叹开元寺的规模、身后的历史、丰富的宗教文物等,通过社交网站图文并茂传播,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而来。今年国庆假期,开元寺累计接待游客11.40万人次,成为游客热捧的文化深度游景点。

“泉州沉淀太多层岁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将邂逅到的,是哪一个朝代,甚至哪一个国家的哪一块碎片。”西街的美在于与时间顽抗后留下来的那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碎片——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的花纹、民国的瓷砖……在时光洪流中,这条古街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把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姿的文物胜迹和古厝古塔等一一串联起来。细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无不令泉州人自豪。

考古统计显示,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分布其中的名宅名坊名巷成了见证。

繁荣之街老与新和谐共生的文旅街区

随着以西街片区改造为核心的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启动,泉州人的西街情怀再度开启。多年来,关于西街东段打造步行街的呼吁频频登上市两会,引发各方聚焦热议。充分调查民意研究可行性后,自年10月9日起,西街东段(泉州影剧院至新华路路口)实施交通限行常态化管理,限行时间为每天8:30至22:00,打造慢生活步行化街区。

年“五一”,西街东段试水步行街,居民和游客纷纷点赞,由此缓缓拉开了常态步行街的序幕。交通限行后,紧接着出台《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详细列出经营项目正负面清单,引导西街业态规范发展,在保护和发展之间,西街在探寻平衡点。

如今走进西街,南来北往的人熙熙攘攘,仿佛可见当年“市井十洲人”的胜景。“古早味”都还在,每个月农历廿六勤佛日的闽南文化特色民俗活动,依然能让人感受“泉南佛国”的魅力。独具特色的面线糊、润饼菜、满煎糕,依然能唤起儿时的记忆。“鹏山堂”“西街老布店”等一些老泉州人心中响当当的店铺仍让人驻足。新商业对接老市井,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西街号旧馆驿内的青年客栈、新街54号咖啡客栈等一批萌发文化创意业态的进驻,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西街玩戏曲、玩摄影、玩音乐、玩绘画、玩创意,文旅产业风生水起,让人享受美好的生活。

西街一如既往的包容,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追随时尚,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的生活状态。“西街的民宿,从成为步行街前只有6家到现在约有86家,住客除了节假日的游客,还多了写生的作家画家、返乡的华侨、专程来感受生活的体验者,有住几个月的,也有干脆定居下来开个店的。”洪泓说,从路过到留下生活,西街是历史文化老街,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记者殷斯麒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