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落锤声响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泉州22个申遗遗产点掠影。新华社记者吴剑锋制图
为什么是泉州?
这个集“东方第一大港·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于一身的城市
到底“亮”在哪里?
这是朝霞中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及周边古城保护核心区域(7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时间回拨千年
对海滨城市泉州而言
多公里的海岸线是它最独特的财富
于是泉州人把目光瞄准海洋
一步步上演了逆袭的传奇——
在宋元时期成为和埃及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的港口
也就在这时
意大利背包客马可·波罗和泉州城初次邂逅
见证了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灯火辉煌”
在驶往海外的商船中
德化瓷器、安溪茶叶、刺桐缎等大批中国制造来到西方
一度引领社会风尚
成为西方贵族的奢品
年10月2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陶瓷工艺师徐金宝为一个白瓷花瓶修坯。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而进口的 香料、药材、珠翠、布帛等大量“蕃货”
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年3月29日,蒲氏永春香传承人蒲良宫在展示手工制香的手法。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远洋贸易,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泉州在当时就建立了完备的贸易制度
和外商财产保全等涉外法律制度
不仅如此
还在宋代就开启了“基建狂魔”模式
光南宋就修建了多座桥梁
著名的洛阳桥耗资巨大,成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安平桥更是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
这是位于泉州晋江安海镇的安平桥(7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安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繁荣兴盛的泉州
吸引了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的商旅纷纷定居
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世界唯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
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
……
7月7日,泉州老君岩造像。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在这里,方圆几公里范围内
你可以看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种宗教遗存
这是位于泉州晋江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年5月20日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曾经
语言不同、信仰不同、习俗不同的“市井十洲人”
共同建设起泉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
这是7月7日拍摄的泉州天后宫(无人机照片)。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场所。这里是外来商人、货物进出泉州城的第一站。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如今的泉州
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在福建泉州最主要的现代集装箱港石狮石湖港,大型机械在吊装集装箱(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往事越千年
更难能可贵的是
这里至今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多元文化的印记在泉州城俯仰可见
通过这浓浓的烟火气
至今我们还能感受到一千年前泉州的包容与开放
这是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区域的西街及周边(7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文案:郑良、邰晓安、吴剑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