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非常向往去一次福建泉州,因为读到古代欧洲人马可波罗的游记和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的游记时,均提到了这座城市,但中国人对它的了解却不深。这让我感到非常好奇,这到底是座怎样的古城?于是决定抽一个周末的时间来一探究竟。
据说泉州的兴盛与五胡乱华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有关,阿拉伯人逐步开始转而走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到泉州。但这样一个昔日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口齐名,甚至货运周转量远胜之的伟大城市,至今仍是很多阿拉伯人到中国必去的城市,是为何衰落的呢?这是我此行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
我是周五工作结束以后乘夜里11点多起飞的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前往泉州的,由于尚未到清明假期,二人从上海往返泉州的机票总共仅需元左右,即便如此,这趟飞机乘客全满,看来工作往返上海或者前往旅游的人并不少。
飞行耗时1小时40分,到达泉州已经夜里1点多。百度上看到很多人反映泉州晋江机场到市区,打出租车经常宰客,于是做好了被宰的思想准备。出机场来到出租车接客地点,发现,虽然同一趟飞机乘客很多,但大多都叫了私家车来接,并不打出租车(间接说明宰客几率高,如果市场很规范,何必麻烦家人深夜跑一趟来接呢?)。
出租车接客也没有工作人员组织,在车流中看到一辆空出租,上前说明位于老城区的酒店地址并询价,报价60(高德地图显示打车38元的路程),感觉还算良心(相对我们去无锡原本80元的路程打表跑到了元而言),于是上车,出机场后,司机又接了一人,去市区报价30元一人(列出价格便于其他旅行者前往时参考)。泉州之旅就此开始。
第一日
第一天我们计划前往距离城区相对较远的清源山。早餐打卡酒店附近的老字号——老记面线糊。周边是居民区,店内本地人不少,多是男性一个人默默地边吃边看着电视。配料一字排开,有干贝、海蛎、小虾等等诸多选择,此外还可以选择猪血汤之类的其他菜品,估计本地人大多喝6元的清糊,最多配1到2个配料,而我则过于贪心,加了多种配料,导致我这碗面线糊花了23元!干贝等配料都沉在下面,油条1碗仅要1元,我们整整吃了3碗!
西街老记面线糊
早餐后乘上前往清源山的公交。不禁注意到泉州人民装防盗网的风格很猛,连小窗都用这么密的防盗网封上,治安真的这么不好?大概公安局在泉州的话语权比较强势,处处可见打击黑恶势力的广告牌,让人感觉不甚放心。
清源山距离市区并不远,线上地图说乘公交车需要1个小时才能到,事实上半个小时就到了。选择清源山作为目的地,主要是看到介绍说此山有多种宗教不同朝代的遗迹,期望瞻仰一番,并且清源山原名泉山,泉州因此而得名。
下图为天气预报中大家熟知的老君岩,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以后至此,因此有很多道家遗迹。听一位当地人说,这座雕像正对泉州中轴线,对泉州极为重要。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此外清源山闻名的还有弘一法师舍利塔。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清源山爬起来并不轻松,好在路途上林荫遮蔽,鸟语花香,我还专门录了一段沿途的鸟鸣声。我个人觉得,最值得看的是爬山途中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元明清各代均有,下图是元代弥陀岩旁边的岩石上刻下的历次重装金身的记录,很有意思。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此图为俞大猷的题字。这座大石头号称俞大猷练胆石。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此图为山顶清源洞(“原名纯阳洞”)外光绪年间一位恩科状元的募捐文。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爬清源山最大的魅力在于,从山上俯瞰泉州城,可以想象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人,从这座山上往下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泉州城。
午餐在清源山景区吃的卤面,炒野菜和炸醋肉,价格不算贵,卤面看上去清淡,其实挺好吃,炸醋肉和炸酥肉颇为类似,只是加入了醋,吃起来清爽一点,野菜有一股紫苏的味道。花10元可自带茶叶泡茶。
很多关于清源山的旅游攻略会提到清源山还有伊斯兰教的灵山圣墓等景点。其实到达清源山风景区才发现,清源山、灵山和专看历史名人题字的九日山相隔还有几公里距离,一天时间是无法玩遍的,我们仅玩了清源山主路线就已经走了近3万步,累趴了,下山最好按清源山上山路线原路返回。我们原本想看看南少林寺,而走到了外缘的公路上,后来因为路途太远而不得不搭摩托回到景区门口,每人10元。
谈到灵山圣墓,虽是著名景点,很多汉人还是会对这样的景点望而却步。但其实汉人有机会能看到伊斯兰墓葬形式的机会并不多。我们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去看,只是好奇地看了一下景区地图,里面有陈埭丁氏家族墓葬,这些家族有何可看之处?据说丁氏是以先祖赛典赤瞻思丁的最后一个字为姓,为阿拉伯人后裔,元朝时曾经官至平章政事(相当于行省最高长官),明朝以后族人避居到陈埭,后迁墓至此。这些阿拉伯人为什么需要避居呢?这一疑问在我参观完清净寺后,查阅阿拉伯人在泉州的历史时得到了解答。
第一日晚餐打卡据说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好成财牛排馆,来尝一下中国式牛排。出乎意料的是他仍是街边小店,据说泉州中式牛排是因为来泉州经商的阿拉伯人有大量吃牛肉的需求而产生,小店离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清净寺很近,图二就是传说中的中式牛排,带骨加咖喱卤制,一份15元,味道不错。图三为牛杂汤,图四为肉粽,泉州肉粽除肉以外,还加入大量香菇等配料。
好成财牛排馆
晚上由于白天爬山太累,而无法去逛泉州夜市。
第二日
第二日早餐打卡西街升文老字号扁食店,同样也是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小店,位于西街居民区深处,在升文小学旁边,据说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来吃,因此比较放心品质。福建这边将扁食和肉燕分开来叫,在我看来都是馄饨的一种,图三为三鲜扁食,图四为肉燕。老郑觉得肉燕比扁食好吃,我觉得都不错,价格见下图。
西街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西街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西街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西街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西街
西街
泉州今日的衰落显而易见,传说中的美食街——西街的铺面基本是县级市业态水平,显得杂乱破旧,让人不免唏嘘。从西街菜市场的楼面可以依稀猜测当年盛景,沿街的楼面应该是两层,二层有一个小露台,可以看到街道上的人流,想当年各国商旅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呢?
第二天的第一站,是泉州旅行的重头戏——始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开元寺。泉州行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真正领悟到文化旅游的乐趣在于看碑铭和建筑。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下图分别为为康熙四十一年和嘉庆十年的重修记。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这一块嵌在甘露井上的碑文谈到甘露戒坛在康熙五年的重修是在原本唐宋明三代戒坛基础上进行的。
泉州开元寺
图为开元寺内东西双塔中的西塔,这两座石塔修建于南宋时期,用花岗石仿木榫结构建造而成,东塔为“镇国塔”,西塔为“仁寿塔”,万历年间泉州曾遭遇八级地震,城内和寺内多数建筑受损,而此二塔安然无恙,西塔四层有孙行者浮雕像,比《西游记》诞生早三百年,可惜在下方无法看清楚。
下面两张图为开元寺大雄宝殿,以百根石柱闻名,柱上可见当年信徒募捐者的姓名,而第三张图为大雄宝殿后廊两根十六角形印度婆罗门教石柱,上面的图案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故事,据说是从已损毁的元代古印教寺移过来的。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下图为大雄宝殿前的宋代石塔。
泉州开元寺
可惜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寺内盛景无法一一浏览。由于中午就需要前往机场,乘机回沪。因此泉州旅行的最后一站,我们去了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古寺——清净寺。
清净寺
开元寺和关帝庙都是免费景点,清净寺需要收三元门票,并且女性穿着过于暴露不能入内。我试图想买一本关于清净寺的详细介绍,但旅客服务中心告知没有,好在寺内有一个小型展览,有一些关联信息的介绍。
清净寺
清净寺
清净寺建于北宋时期公元年,据说是仿叙利亚大马士革清真寺风格,14世纪时波斯人扩建。下图可以看出其正门跟伊斯法罕清真大寺的穹型正门非常相似。
清净寺
清净寺
伊斯法罕清真大寺
寺内有千年古井,据说为教众净手所用。进门后有元代和明代两次重修的石碑,可惜已经风化严重,字迹难以辨认。
清净寺
清净寺
清净寺
清净寺
昔日的奉天坛原本是占地约平米的大殿,上方有巨大的圆顶,可惜在万历年泉州的大地震中坍塌损毁,我们目前仅能看到矗立在地面上的九根残柱。
清净寺
清净寺
清净寺
清净寺
南宋时期,阿拉伯人在泉州地区已经有较大影响力,其中负责泉州船舶司,后来成为巨富的蒲寿庚就是阿拉伯后裔。民间有传说南宋灭亡时,深受南宋重用的蒲寿庚家族投降元朝,拒绝接收南宋宗室,反而加以屠杀,因而在元朝获得进一步重用。
元代时,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泉州的势力最大,人口最多。色目人的地位高于汉人和南人。而到了元朝末年,泉州曾爆发波斯人武装的亦思巴奚兵乱,占领泉州,攻占福州。过程中伊斯兰军多有屠戮,带来了泉州严重的民族对立,亦思巴奚军后被陈友定军消灭。汉人和南人开始对泉州城内阿拉伯人进行清算,城内清真寺多被毁,仅剩通淮街这一座。这也是泉州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图是永乐年间朱棣颁布的禁止凌辱伊斯兰教众的诏书,目前还嵌在寺内墙上,可见当时民族矛盾严重到还需要政令解决。
清净寺
一座清净寺,可见泉州今夕,出门看到附近的民居,下图的这座建筑,颇有伊斯兰风韵,说不定以往附近,曾是那些远道而来,和平相处过,志得意满过,后来又浴血对立过的波斯人的居所吧。
从清净寺出来,旁边即是人声鼎沸的关帝庙,当地人接踵摩肩,烧香、掷杯、求签,拥挤人们拿着点燃的香跪拜,用闽南语念着祈福语,一派烟火气象。我想起在清净寺里面阿曼国王树立的缅怀第一代来到泉州的阿曼商贾,期望中国和阿拉伯民族友好的纪念碑。
我觉得今天大家大多会提到泉州当年的辉煌,而少于提到泉州的衰落原因。经过这次旅行,我意识到,泉州兴盛于唐宋的开放,而带来阿拉伯人海上商路的贸易,兴盛于多民族和平共存,而衰于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过于强大之后试图打破当地的民族平衡,从而带来了民族对立。先是波斯起义军凌辱汉人和南人,元朝灭亡之后反过来遭到汉人和南人的疯狂报复,而不得不避居或外逃。民族对立以后,造成了商路的闭锁,从而造成泉州的衰落,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均未得到好处,反而一损俱损。
泉州衰落的案例给民族政策相当多的反思。每一个民族都应该反思这个道理,和平共处才能获得最大利益,试图争霸把其他人踩在脚下反而会让所有人都得不到好处。
返程的公交车上,经过晋江,相对于泉州老城,晋江新城则与其它二三线城市无异,基础设施相对泉州老城好了许多,但购物中心等商业业态仍稍显落后,比较像三线城市的商业业态,同时也缺少标志性建筑,颇为平庸,跟我想象的全国百强县市前30强的地位有一些差距,似乎与浙江江苏的同类县市差距较大。
我感觉晋江鞋业的兴盛并未给这座古城和新城建设带来足够大的推动,离开泉州的时候,我的内心依然充满着疑问。非常期望这座古城能够像西安一样,让它的历史为城市生发出光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