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中,“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Quanzhou:EmporiumoftheWorldinSong–YuanChina)项目通过大会审议,正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申遗,一共整合了22处遗产点,分为管理保障、多元社群、运输网络、出口商品生产四大类,包含有宗教寺庙、城市设施遗址、码头、桥梁、航标塔、窑址等。
说到中国古代的港口城市,泉州和广州是最重要的两个,泉州巅峰在宋元,广州巅峰在明清。
就海上丝路的相关遗迹而言,泉州和广州有很多相似之处:
佛教:泉州有开元寺,广州有光孝寺
伊斯兰教:泉州有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广州有怀圣寺/清真先贤古墓
海神信仰:泉州有九日山/真武庙/天后宫,广州有南海神庙
航标塔:泉州有六胜塔/万寿塔,广州有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
港口遗址:泉州有石湖码头/江口码头,广州有扶婿古港/黄埔古港
泉州与广州的差异,是泉州侧重多元文化融合,广州侧重商业贸易链。
泉州的多元文化融合,体现在各种宗教在泉州有非常丰富的遗存,而且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其次是泉州海神信仰也比较丰富,形成了三代海神。
广州是自秦汉以来就开始有海外贸易,年来持续至今,并一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贸易产业链相当成熟,因此广州有“千年商都”之称。
本文说的是泉州,但也会适当加入广州作为参照物,以便更好理解泉州的海丝文化。
1/刺桐传说
2/多元文化
3/海神信仰
4/基础设施
唐久视元年(公元年),泉州名为武荣州,行政中心从丰州向东迁移了15公里,即现在古城所在地。唐景云二年(年),武荣州更名为泉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五代,地方长官留从效扩城时,沿着城墙种植刺桐树,每年三四月份外国商船到港,刺桐花开似火,明艳动人,来到泉州的西亚人就用“刺桐”称呼泉州,因为“刺桐”的闽南语发音与阿拉伯语中的“Zaytun”即“油橄榄”的发音非常相似,于是他们将“刺桐”读成Zaytun,Zaytun随着西亚人传播到西方,闻名世界。
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这两位著名的旅行家都曾到过泉州,并且在各自书中记录了自己在泉州的见闻。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10到14世纪,繁荣的泉州港,吸引了数以万计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他们带来了各自的宗教和文化,并留下不少印迹,对泉州影响至深。今天的泉州被人们称为“宗教博物馆”。
具体来说,伊斯兰教的遗迹最多,不仅有清真寺和圣墓,还有大量石刻;基督教和印度教都没有古代寺庙留存下来,但有大量的石刻遗存;佛教方面,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有大量佛教故事石刻,并且开元寺本身也融入了很多印度教元素;此外,泉州草庵“摩尼光佛”是中国仅存的摩尼教遗迹,也是世界保存较完整的摩尼教遗迹。
泉州的外来宗教元素,除了相关遗迹点,主要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陈(简称海交馆)。海交馆有一个“泉州宗教石刻馆”,展示了基督教和印度教的石刻,另外还有一座独立的伊斯兰教展馆。
01佛教
▲开元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
#开元寺是泉州世界遗产22处遗产点之一
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特点是寺庙建筑本身融入了大量印度教元素。
▲开元寺内有两座五层石塔,东塔镇国塔和西塔仁寿塔,都是在公元十三世纪的南宋时期建成的。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
▲两座石塔上有大量佛教及中国神话人物(故事),共有尊人物浮雕,中国人形象仅44尊,可见南宋时期外来文化对泉州影响很深。
▲在西塔的周围,有块唐朝的石头“放心石”。把心中的那一点改在下面,寓意是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原本在西塔的四周都有放心石,喻为四方。民国时期西塔的西边、南边、北边变成民居,就把石头给搬出去了,只剩下东边这块。
▲大雄宝殿前月台有73方狮身人面(Sphinx)石刻,这些斯芬克斯原本是印度教庙宇中的装饰,泉州曾有一座元代修建的印度教寺,明朝时已经倾颓。明末崇祯年间,相传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重修开元寺,将部分印度教寺的构件,移至开元寺使用。
▲在大雄宝殿背面,有印度风格的石柱,包括湿婆、那罗辛哈、奎师那等雕刻形象。
▲大雄宝殿的斗拱上有24尊独“妙音鸟”飞天乐伎,“妙音鸟”起源于印度佛教人头鸟身的音乐神——“迦陵频伽”。(大雄宝殿内不便拍照,上图来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览照片)
开元寺大量使用了印度教主题的构件,这是很罕见的文化现象,一来反映了泉州的多元包容性,二来也说明当时的泉州建有印度教寺庙。
▲泉州还有一个特点就算万物皆有佛像(塔),很多港口、码头遗址,甚至民居,都有一座或多座佛塔。
02伊斯兰教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一般认为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穆罕默德的四个门徒来到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
泉州是中国最早有穆斯林生活的地方之一。宋元时期,到泉州最多的外国人是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穆斯林侨民,宋元诗句“缠头赤脚半蕃商”,形容了穆斯林之多和当时繁盛的景象。
泉州有两处重要伊斯兰教遗迹,分别是圣墓和清净寺。泉州的伊斯兰教圣墓,埋葬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在泉州传教的“三贤、四贤”,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圣迹,也是伊斯兰教徒的圣地之一。
▲清净寺始建于年,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半穹门楼)、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与中世纪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清真寺风格非常相似。
▲清净寺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重。除了第三重为砖砌圆顶,第一、二重皆为青石作圆形穹顶拱门,有着和中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第一尖拱大门穹顶正中衔接外层,倒悬一朵雕刻精致的辉绿岩莲花。以此垂莲为中心,砌嵌成放射状,由上端沿外层各侧延伸,有如蜘蛛网状拱形宝盖,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
#伊斯兰教圣墓和清净寺都是泉州世界遗产22处遗产点之一
▲清净寺西侧奉天坛,原是礼拜堂,据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明万历年间地震时坍塌,现仅存四围石墙,以及中间的一些柱子。在石墙墙面上,还可以看到用阿拉伯文刻的《古兰经》。
泉州的这个伊斯兰教遗迹组合,跟广州非常相似。广州也有清真先贤古墓和怀圣寺。广州的清真先贤古墓埋葬着唐代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塞义德·艾比·宛葛斯,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一贤”。
而广州怀圣寺和泉州清净寺,同时都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另外两个是扬州仙鹤寺和杭州凤凰寺)。
03基督教▲在泉州古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至少看到3间基督教堂。看上去这些教堂并不是古建筑,但如此高的密度可见泉州基督教群体的数量不少。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于唐代贞观九年,即公元年传入中国,被称为“景教”,唐会昌年间灭佛,景教受到波及几近绝迹,只在西北地区流行。元代景教重新传入中国,与新传入的天主教并称“也里可温”。
景教何时传入泉州,尚未有确凿的证据。但20世纪初以来,泉州陆续发现的基督教石刻,其数量之多居中国之冠,证明了十四世纪初,景教派、方济各派等东西方基督教派就通过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并建造了规模恢宏的教堂。
▲刺桐主教安德烈石墓碑,这方墓碑石,是方济各会派的重要遗物,其墓主为刺桐第三任主教安德烈·佩鲁贾。这位刺桐主教之所以如此著名,与他写的一封信有关。这封信写于公元年的泉州,寄往他的故乡佩鲁贾瓦尔敦,至今仍保存在巴黎图书馆。他在信中谈到当时宗教信仰自由的情况,“在此大帝国境内,确有天下各国和各宗教派别之人,所有的人皆可按照各自教派而生活。”
▲四翼天使石碑,融基督教、佛教、道教及世俗元素为一体。天使丰满慈祥,两耳垂肩,颈饰璎珞,头顶三尖冠,趺坐祥云之上,具有佛像特征;其身后飞扬的飘带是中国飞天的特有装饰;天使所披带的云肩是蒙元贵族妇女的流行衣饰;天使趺坐的云彩采用的也是当时流行的如意卷云纹造型,有着长长的拖尾;天使身后展开的两对翅膀以及手捧莲花十字架,表明墓主信仰基督教。特别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