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古城墙
01:35配音:李红
邢台是座具有三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
而古城墙,正是邢台厚重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
但是现在只保留着不多的几段,确切说是几截。火神庙那里一小段,历史文化公园那里一小段,开元寺广场那里还有一小截儿。据说,在开元路和团结路交叉口的向阳预制厂里还有一小段。我专门去找了,厂子已经变成了拆迁指挥部,找了一个小时,竟然没找到。
现在的天一广场北边,还残存着古城的一些痕迹。偶尔,能捡到一些碎陶片出来。
现在邢台的古城墙遗址更像是一种标志性和诉说性的存在。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变迁;告诉大家,我们的先辈曾经从高大的城墙门走过,守着日出日落,挑水、生火、做饭,看傍晚的炊烟飘散到高大的城墙上,和夕阳的余晖合在一起。
我从火神庙进入,登上那一段古城墙。向西南俯瞰,中兴大街车来车往,明月广场的高楼就在眼前。穿过明月广场就是老邢台的靛市街,一些老的街铺,依然存在于此。而此情此景,恍惚间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曾经的老邢台。
就在城墙根儿下,和你喝一大碗热腾腾的茶,抹一把嘴,却道天凉好个秋!
《废都》里描写着有人站在古城墙上呜呜咽咽吹一种叫做埙的乐器。这段描写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很多次幻想,如果邢台的那些老城墙还在,会不会也有一个这样的男人,在城墙上独自对着埙吹奏一段旋律出来,飘荡在月下的古城之中。
开元寺广场,永远热闹。那一小截土夯的老城墙遗址,被铁栅栏围了起来。一些植物旺盛地从老城墙上钻了出来,寻找着阳光。来来往往的孩子们有更感兴趣的所在,他们会拉住大人询问“这个大土堆儿”是什么吗?而对过,已经修建许久的邢台博物馆马上就要开门迎客。
“郭进守西山时所筑,厚六丈,上可卧牛,俗呼为卧牛城。”
这是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
厚重的城墙,曾守护一方百姓;遥望,以及未来,古城墙也将见证这座城市新的历史。
转载自牛城晚报
记者
张海江苗伟 张军昱苑宪辉 霍红军 杨明哲德明 刘东甲赵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