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坂头-石兜水库
摄影/二鸟
坂头-石兜水库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它由内外两个水库组成,内库名为石兜,外库名为坂头。水库内水质清洁,是厦门市良好的饮用水源。库区植被良好,适合郊游旅行。
10.27柿饼
摄影/小李
阳光和时间,让柿子的果肉变得柔软,金灿灿的柿子水分逐渐蒸发,析出果糖,呈现出白色的柿霜。柿饼中的维生素较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好吃也不要贪吃,否则会适得其反哦!
10.28苎溪桥
摄影/二鸟
苎溪桥,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始建于北宋年间,桥长73米,是厦门地区现存最长的宋代石构桥梁,也是古代同安连接漳州和泉州的古驿道。桥墩为筏型结构,能够分流上游河水对桥体的冲击力。
10.29丹桂
摄影/小李
如果你要问我,闽南秋天是什么味道的,我会告诉你是桂花味的!9、10月的闽南,不论是在厦门、泉州还是漳州,都能闻到浓浓的桂花香。我就敲喜欢桂花,因为它除了好香、好看,还好吃!
10.30T头时
10.31浑仪
摄影/小陈吧
图为泉州市博物馆前的浑仪雕塑,它是古代一种天文观测仪器。我国现存最详尽的天文仪象专著《新仪象法要》里,就载有关于浑仪构造与使用的内容,为宋代闽南著名的天文学家苏颂所著。
11.1集美大社
摄影/老张
集美大社是一个传统的闽南渔村,也是嘉庚精神的发祥地,这里汇聚了闽南文化、侨乡文化以及学村文化。充满现代气息的涂鸦给集美大社注入了时尚的活力,让人走在路上处处都能遇到惊喜。
11.2草庵
摄影/老张
泉州市万石峰南麓,坐落着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明教)珍贵史迹——草庵,它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因旧时以草搭庵而得名“草庵”
该庵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雕凿的一尊摩尼光佛,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
11.3厦门市水上运动中心
摄影/老张
厦门市水上运动中心,隶属厦门市体育局,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滨水路。海上自行车道就在不远处,视野开阔,树叶在黄昏的光影下摇曳生姿,舒适惬意。这里实在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11.4晋江梧林
摄影/老张
在晋江梧林,你会看到很多“特殊”的建筑,楼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之类的大字,不是什么官方宣传语,而是那些出海谋生的华侨个体们返乡后满腔桑梓,爱国爱家的体现。
在这个华侨历史与建筑文化交加融合的传统村落,几乎每幢闽南古厝、番仔楼、洋楼背后,都有一个华侨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挖掘和铭记。
11.5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摄影/小李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位于著名佛教寺院泉州开元寺院内,这里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原址。馆内陈列有从泉州湾发掘的宋代海外贸易沉船,这是迄今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这种多桅、多舱、多层板的福船,具备当时世界造船技术的先进水平。馆内还有伴随其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这些都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的生动展现。
11.6T头时
11.7立冬
11.8出砖入石
摄影/小李
出砖入石,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手法。灰白石头和朱红砖瓦的排列组合,让整个墙体坚固厚实,又色彩灵动。有时候还有小植物和苔藓点缀其中,极具美感。
11.9李功藏故居
摄影/小李
李功藏当年旅居印尼,是当地华侨商界领袖。他归国还乡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如捐助建设漳厦铁路、重修泉州府文庙、捐款救灾等,清光绪年间因“输财急公”被皇帝诰授中宪大夫。
回国后李功藏不仅在家乡观山村建起了中西结合的番仔楼(见期)和大厝,还在金鱼巷修建一栋闽南传统大厝以供族人居住。
11.10东山渔人码头
摄影/阿帆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人码头里整整齐齐的渔船再次诠释了这个观点。太阳落山,华灯初上,是时候准备开始吃海鲜了!
11.11思明电影院
摄影/小李
思明电影院,厦门老市区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影院,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由华侨、曾国聪投资兴建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立初期,这不仅能放映电影,还可以演出戏曲,可以说是文人士子聚集之地。历经多年,思明电影院至今仍在散发光彩。
11.12宋代海船
摄影/小李
这是迄今而至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13世纪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上世纪70年代,这艘沉没的古代木帆船在泉州湾后渚港被发掘,成为泉州古代造船高超技术与开放繁荣海外贸易的印证。
11.13T头时
11.14稻香
摄影/小李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周杰伦《稻香》歌词
11.15送王船
摄影/朝远
“送王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台沿海居民祈求平安、慰藉心灵的传统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厦门港的“送王船”民俗活动由位于沙坡尾的龙珠殿举办,这是厦门港历史上最大的民间宫庙,主奉海洋作业的保护神。
图为今日于厦门沙坡尾举办的第十届厦港送王船活动。
-END-
策划
小陈吧、小李
选题
阿昏、小陈吧
图
二言
文
阿昏、小陈吧
发布
小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