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吴权臣徐温重病,迷迷糊糊中感觉身边总有人伺候。每次他问:“何人在我身边伺候?”得到的回答都是“孩儿知诰!”或“儿媳王氏!”徐温听后心潮起伏,颇为感慨。
而这个儿媳身体羸弱,时常生病。在悉心照料生病的公公徐温过程中,她竟然积劳成疾去世了。
这让徐温十分感动,心觉亏欠。
问题是这个儿子是“义子”!他病好以后,怒骂几个亲生儿子:“你们这帮不孝之子,论恭谨孝敬,没一个比得上知诰的!”并命令他们从此以后要好好对待知诰,共同撑起家业。
出身不凡,而自幼贫苦。难道真的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徐温义子徐知诰原名李昇,这个后来的南唐先主,出生于唐僖宗文德元年,即公元年,这是多么个吉祥富贵的数字,可李昇出生一点也不富贵。
他生于徐州一个贫贱的李氏家庭中。李昇字正伦,小名彭奴。
莫欺少年穷中国人有个习惯,凡是每个显贵者,都喜欢加一个神秘元素,李昇也不例外。
民间传说,李昇家门前有棵大梨树。这一年,这棵梨树只结了一个大果子,大如升斗。
李昇母亲用刀剖开和邻里分食,切开大梨子后见里面有一天红色的蛇,众人大惊。红蛇就在众人的惊异之下游进了李昇母亲的床下不见了。
不久李昇母亲怀孕,后来生下了李昇。
李昇父亲李荣,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底层小吏,工资不够养活一大家子,因此生活贫苦。而李荣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被人们称为“李道者”。
当时唐末正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小彭奴在6岁时,父亲李荣在战乱中失踪。也有可能是放下尘缘出家了。世道太乱,只有寺院那一方净土,可以免遭劫难。
佛曰,不可说实在没法生活,彭奴母亲刘氏也只得让两个女儿出家为尼,自己带着儿子小彭奴辗转到淮南投靠彭奴伯父生活。然而没多久,饱尝生活艰辛的刘氏就一病不起,扔下年幼的儿子撒手人寰。
成为孤儿的小彭奴跟着伯父投身到濠州开元寺,做了一名小沙弥。李昇一家人与佛门的渊源竟是如此之深!
遇贵人,改变命运!
可能是尘缘未了,也可能是佛门积累了自己的福报,小彭奴在开元寺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从此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唐昭宗乾宁二年,吴王杨行密攻打濠州,把指挥部设在开元寺。
寺院安排八岁的小彭奴为杨行密端茶倒水。同为贫苦人家出身的杨行密一见小彭奴就十分喜欢,又加上小彭奴聪明伶俐,相貌不凡,因此杨行密对他倍加亲切。
吴王杨行密在同老僧的交谈中得知彭奴老实勤快,孤苦无依,于是便同该寺住持商量,为彭奴赎身,收为养子。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这个准备就是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所以把人做好了,一切交给老天就行。
杨行密见小彭奴不只是相貌不凡,聪明伶俐,还孝顺知礼,十分懂事,就越加喜爱,把他带回了扬州。
彭奴这种优秀品格应该是天生的,试想一个在社会底层贫苦无依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优点呢?
天道酬勤到了家,没想到的是,彭奴遭到了吴王亲生儿子的排斥,他们自以为出身不凡血统高贵,强烈反对彭奴的到来。
唉!教育不到位啊!你们的老爹也是贫苦出身,靠南征北战,提着脑袋给你们挣下来的江山,你们就不认贫民祖宗了,这是败家的节奏啊!后来果不其然,这几个儿子都完蛋了。
一样的道理,像是现在那些“坑爹”的玩意,何不如此呢!
没奈何之下,杨行密只好把彭奴推荐给自己手下大将徐温。他对徐温说:“这个孩子天性聪慧,见识和品性都远超常人,我很喜欢他但是我家杨渥不能容他,太可惜了,这样吧,我把他赐给你。”
是够可惜的,杨渥以后的失败无不与自己的格局、品德有关。
这样,彭奴就成了徐温的义子,徐温给他取名叫徐知诰。真羡慕那时候,改名字不用去派出所,不然要多费劲!
从此,徐温既是小彭奴的养父,更是日后将他引上权贵的引路人。
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是吴王杨行密最得力干将,机智过人。他本是唐末乱世中一个靠武装贩私盐为生的草莽豪杰。后来追随杨行密起兵,成为黑云长剑军的风云人物。
由此看来,相同格局的人总是相吸的,命运让相同品质的人走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人以群分”吧!
徐知诰成为徐温养子后,孝顺温和,侍奉徐温如亲生父亲,让徐温感到像是捡到了宝。徐温妻子李氏因为同姓的缘故,也对徐知诰恩爱有加。
一次,年方9岁的知诰为徐温掌灯,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动,敢向樽前不尽心?
不得不说,有些人就是生来带天命,天生来拯救历史的,当9岁的孩子还在父母跟前撒娇、撒泼、生活不能自力时,这个自幼受苦的孩子已经腹有诗书和志向了!
徐温见知诰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已是十分惊奇;仔细品味,感到诗中竟有轰轰雷鸣!他感到此子不简单!
百忍成金还有一次,徐知诰曾经跟随徐温出行,恰逢徐温心情不佳,小知诰又犯了点小错。徐温大怒,乱杖赶走了小知诰。等知诰走远了,徐温后悔了,后悔不该赶走他。
可当徐温回家时,小知诰却恭恭敬敬地拜迎于门口。
徐温有些感动也有些惊讶,问:“你怎么在这里?”
徐知诰平静地答道:“作为人子,怎么能舍弃父母,父亲生气不要我了,我只好回来找母亲,这也是人之常情啊!”
绝对震撼!谁料到这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说的话。
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年代更久的人物--韩信。当年韩信忍“胯下之辱”,成就半生的辉煌。现在看来,这个小彭奴比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也是彭奴成功的第一个“秘术”--忍。一个忍字成就了彭奴,同时这个“忍”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一,也成就了无数贤德和真正的大英雄。
我们对比一下自己,就是缺少这个“忍”字。看看公交车上那些因为不给自己让座就倚老卖老,大怒、大骂、大闹的老人;那些不找工作,迷恋游戏网络,吃老喝老的“啃老族”;那些因为自我感觉社会不公,就歇斯底里的“愤青”。我们差的太多了!
这个“忍”也是一种智慧,试想当时十来岁的小彭奴能去哪里呢?到处都是兵荒马乱,许多人都因为吃不上饭而丧生,在徐温这里,不但不用挨饿,而且起点高,作为徐温的养子,只要长大,就能有别人奋斗一生,倾其所有而达不到的高度!
努力就能成功老于世故的徐温紧紧盯着小知诰,从他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温良、恭顺、懂事的影子。小小年纪如此诚恳懂事,这可不是教出来的。
徐温见他日益通达事理,便安排他做徐府的总管家。小知诰也从理家开始,处理各种事情无不得心应手,徐温家里的生计,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巨龙腾飞只是假以时日的事。
《大学》中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能齐家者,必能治国,平天下。而徐知诰并不满足于此,忙里偷闲读书习字,操练骑射,立志将来能有更大作为。
一个人能够去主动接受世界,这个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小彭奴在由奴隶到帝王的华丽转身当中,汲取大量营养。
虎踞龙盘
小知诰渐渐长大了,身高七尺,体貌俊郎,讲话声如洪钟,文韬武略已成然于胸。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25.html